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孩子痴迷游戏

为什么孩子痴迷游戏

作者: 小羊你好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5:43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期家长课堂,家长们冒着寒风冷雨来学习的热情让人颇为感动。课堂上,因为老师讲的专业而有激情,又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主题和技巧,所以家长们互动积极而热烈。他们反馈的问题也让我看到很多家长在育儿育己过程中的迷茫和无助。

    其中有一个现象是大部分家长面临又不知所措的:孩子沉迷游戏。那么我们就从四个方面谈谈为什么孩子如此痴迷游戏?

    一,]满足需求的方式。

    简尼尔森博士在她的《正面管教》一书中说: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孩童的两大基本需求。孩子出生以后,在与父母良好有爱、需求被无条件满足的互动中,感受到归属和自我的价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恰当的回应方式却有可能极大地打击孩子的这两大需求。

    婴幼儿时期,出于训练孩子“良好习惯”的目的,有哭不应,精心安排的延迟满足,对孩子表现的自主探索行为的批评、打压和控制;为了立竿见影地控制孩子,随口而出的“你要、、、、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不要你了”、、、、、家长的种种表达有条件的爱的行为,对孩子的需求打压、控制的举动,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开始拿孩子的学业、表现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打着“我是为你好,让你懂得吸取经验教训”的旗号,从孩子身上找毛病,而不是接纳和帮助。

    家长的这些行为向孩子传达出这样的讯息:父母和我不是同一战线上的战友,他们是无法给我理解和支持的“敌人。”

    因此孩子无法从父母的应对模式中获得归属感,因为没有被爱的感觉,自然也感受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但他又渴望自己的需求被满足,因此会转而求助游戏。游戏不仅能让自己回避需求无法被满足的沮丧、挫败和心痛的感觉,还能感受快乐和满足。

    二,无法与父母建立连接

    孩子沉迷游戏的家庭,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活动很少甚至没有,如亲子运动、读书、聊天、散步、逛街。也就是说,孩子几乎没有和父母建立连接的方式,自然无法感受亲密的亲子关系带来的愉悦幸福感,而游戏却能让他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在孩子的生活中,游戏取代父母的地位也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英国报道,一个四岁的女孩玩ipad成瘾,戒断后出现失眠、流泪,甚至呕吐、虚脱等症状。为什么呢,因为这时的Ipad就是这个女孩心理上的妈妈。戒断ipad就等于要把这个孩子唯一的心理依恋给抽掉,这是对孩子的巨大打击。

    三,一种自救

    亲子关系无法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无法体验亲子互动的愉悦。

    当孩子努力试着引起父母注意,赢得他们的赞许,试着让父母邀请他成为他们的一份子,试着赢得父母的爱的行为一次次以失落告终的时候,他会感受到十分沉重的沮丧感,于是干脆放弃或希望别人都不要来打扰自己。

    在情感上疏远没有满足自己需求的人,能让自己得以免于心碎。

    而游戏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有很多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恰恰能让他逃离现实生活中的沮丧,远离让自己心碎的人,得到快乐,满足。所以,孩子沉迷于游戏这种“问题行为”是孩子自救的活路。

    孩子每个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

    孩子的问题行为其实是他在努力地弥补内心的黑洞,他在努力地寻求自救的活路。

    看见孩子如此痴迷游戏,家长们焦虑万分,想着种种对策改掉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是哪里有改造,哪里就有反抗,或者灭亡。

    四,孩子在游戏中可以体验到成长

    很多游戏的设计非常人性化,而且最大程度地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引人入胜。当孩子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索时,自然会在游戏中体验、探索生活,收获成长。而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孩子的心智发育也会在这种体验中完成,比如成就感、满足感。

    一位心理学者李雪写过一则寓言:

    干旱时节,小树为了自保就把叶子卷缩起来,减少水分的丧失。

    园丁A就会看到表象从而理解本质,及时的给小树补水,然后小树的叶子就慢慢伸展开了。

    园丁B就比较懒,他不管。小树卷缩的叶子等熬到下雨的时候,也活过来了。

    而这个园丁C很爱控制,他说“叶子伸展是有助于吸收阳光,才是健康的样子。”所以,不辞辛劳地把叶子一片片掰开。可想而知,这个小树失水过多就死掉了。

    孩子沉迷游戏的行为就像叶子为了自保,减少水分的丧失把叶子卷缩起来。“园丁”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孩子命运的走向。我们家长该怎么做才能让小树得到滋养呢?

    一,改善关系一定要走在改变行为之前,关系改善了行为自然会消失。

    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他需要父母爱的滋养,需要跟父母站在自己身边,跟自己建立更亲密的、有力量的连接。所以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坚守自己的立场“小孩子不应该玩游戏”,就相当于把孩子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你打游戏是错误的,不好的”。

    因为战线不统一,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感受到归属和爱,自然会在情感上疏离父母,行为上对抗父母。

    所以,父母要首先改善和孩子的关系,用爱去滋养他,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加和他的互动,建立连接。比如一起运动、聊天,出游。互动过程中,家长也要特别注意,减少说教、批判和控制,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相信孩子为自我负责的能力,同时用有效的沟通方式表达自我的需求,如发出“我——信息”,倾听、同理孩子。

    可能会有父母说,孩子除了打游戏,没什么喜欢的。那就跟他一起打,真心实意地让他教你怎么打。只有孩子感受到你跟他站在同一战线上,就站在他身边,并能接纳他的全部,他才会向你敞开心门。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把打开心门的钥匙,和他一起做他喜欢的事,就是这把钥匙,包括打游戏。

    如果上面说的和孩子建立连接的方式都无法被采纳,那就做园丁B吧。因为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并弥补爱,当然最好,如果不能,至少不要打扰孩子。你的自以为是的控制,会掐断孩子自救的活路。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强大自我成长、修复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他熬到的雨。

    二,收回精力爱自己,不必折磨孩子。

    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的父母,自我的成长必定是缓慢甚至停滞的,因为Ta没有精力关注自己,爱自己。而父母的过渡关注和控制,对于孩子是巨大的压力,只会让孩子想要逃离。

    孩子的状态反应的是父母的人格水平。所以把盯着孩子的眼睛放回到自己身上,让自己活在当下,凝神聚气,专注去做能够丰盈身心的事,比如瑜伽舞蹈、绘画书法、读书写作、设计创作。

    并且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游戏互动。你的身心状态越来越饱满,孩子自然被你潜移默化。

    你在任何人身上看到问题并且产生烦恼,都不去控制或改变对方,而是反躬自省,修缮自己。这是你能够给孩子的最伟大的教导。

    另外,如果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并没有因此眼神涣散神情落寞,那就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享受Ta的人生。

    记住,那是他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无论孩子在消磨时间还是享用人生,你过好自己的人生,就是孩子最大的福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孩子痴迷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fo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