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愿望中的自己”同时还有一个“感觉中的自己”。
最佳的状态是:
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然而,通常情况下,并非如此。很多时候一个人如果处于下面这种状态已经是非常幸福和快乐了。
愿望中的自己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但是实际情况是:
愿望中的自#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于是,,生活中就充满了这样或那样的扭曲。这些扭曲,往往会使我们做出莫名其妙的,违背理性的决定或者选择。二时间才不管谁的选择,或者决定是否理性,无论怎样,他都一如既往的流逝。
所有可能的扭曲,几乎全部来自那个实际上最不可靠的,但我们有必须依赖的“感觉”。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不准确的,并且是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的,甚至是最可能被误导的。
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是让心智获得解放的重要前提。自卑原本只是正常的感受,不过是被定义成了负面的而已。与此相反我们会发现所谓的“虚荣”也是每个人再自然不过的愿望,却同样被定义为负面,其实只要在不伤害他人情感减损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对自己身上的缺点大可不必苛求。“自卑”一下又怎么样?“自负”一下又怎么样?“虚荣”一下又能怎么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