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互联网历史,那些取得成就的人,往往都拥有异于常人的创造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创造力?根据沃拉斯和庞加莱的研究,他们发现创造力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确定问题,大脑探索该问题的维度;
第二阶段“孕育”,问题从意识转移到潜意识,模式识别系统开始审视这个问题;
第三阶段“明朗”,我们从过往经验中“顿悟”,产生想法,重新回到有意思的思考中;
第四阶段“验证”,新想法会被有意识地审视、测试并应用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了解了创造力的四个阶段,我们如何才能具备创造力?
策略一:保持好心情
大脑产生创意的主要部位是前扣带皮层,而激活这个部位的最好方式是好心情。心情好的时候,前扣带皮层会对稀奇古怪的想法和预感更敏感,我们也更愿意冒险。
而创造力总是带有一点危险的。新想法会产生问题,它们可能是完全错误的,难以实施,并对现有的一切构成威胁,这也意味着我们有可能会付出代价。
策略二:拓宽视野
当你的目光看向远方时,你的大脑也会思考得更加长远。这就是为什么置身于大自然与创造性顿悟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要总躲在书桌后面,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周围的世界。
策略三:非时间和独处的重要性
除了好心情和大空间,创意还需要非时间(即不设定明确目标或任务的一段时间)和独处空间。
比如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个好天气的下午,一个人喝咖啡的休暇时光,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
策略四:从陌生之处下手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模式识别系统。
清醒的时候,系统在寻找模式时更倾向于搜索熟悉的本地网络,而创造力则需要一种更奇特的方法。
我们需要的不是在熟悉的领地寻找,而是在大脑布满灰尘的角落、密室和被遗忘的壁橱里翻找。
“ 如果你希望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创造力,那么在解决问题时,就需要从一个与已知事物无直接关联的想法入手。”
从不熟悉的事物入手,可以迫使大脑扩大搜索参数,激活远距离联想技能。
策略五:在盒子里思考
我们一般会说,要“跳出盒子思考”,但现在可能要反其道而行之,学会在盒子里思考。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驱动创造力。
正如爵士乐大师查尔斯·明格斯曾经解释的那样:“你不能凭空即兴创作,你必须在某些东西的基础上即兴创作。”
关键在于,限制条件可以驱动创造力,而毫无限制会给你过多的自由度,让你无从发挥。所以我在工作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永远要知道事情的开始和结束需要什么。
策略六:给大脑添加“弹药”
创造力需要模式识别,但是模式识别需要什么呢?答案是“弹药”。如果你不能定期地向模式识别系统输入新信息,那么大脑就会缺乏在想法之间建立联系所需的弹药。
如果我们提供给模式识别系统的信息与系统关联到的信息紧密相关,也就是说,这是大脑熟悉的模式,那么我们就缺乏足够的创新性来产生预期的反应。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非本专业内容,比如,每天读25~50 页与你的专业相去甚远的书,择一个集多种好奇心于一体、但与你的日常工作无关的主题。如果某个想法引起了你的注意,暂停一下,让你的大脑有机会与它关联起来。
<<<陈辞令 学习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