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骑行拉萨:工布江达县工布江达镇

骑行拉萨:工布江达县工布江达镇

作者: 罗汉 | 来源:发表于2021-09-11 08:10 被阅读0次

    早晨8点钟,我们从林芝市区准时出发了。

    两个小时后,我们骑行到了更张门巴民族乡。

    当看见用不同文字书写的道路指示牌,我又有点糊涂了,到底是“更张”还是“更章”,就如之前我们经过的“鲁朗”还是“鲁郎”一样,现存路标与百度资料到底孰对孰错?这些关于称谓考察与历史解读只有留给各类专家学者去探究了。

    2010年人口普查仅有万余人的门巴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他们与藏族水乳交融亲如一家。“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住在门隅的人”。

    居住在藏区的人们从古就有养猪吃猪的习惯,在西藏有一种独特的土生土长的猪,俗称“藏猪”,学名“藏雪豚”。

    这一路走来,我们虽然还没吃过藏猪的肉,但却见过跑得比狗还快的藏猪。无论是在荒郊野外,还是在城镇街道,人们随时都可以看到敞放的藏猪自由散漫地在四处觅食与追逐嬉戏。

    更张门巴民族乡以G318过境公路为主街,规模虽小,但常住人口多达1600余人,算得上是一个商贸发达、人气很旺的大场镇。

    东部地区发达省份在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中援建的藏族民居焕然一新,从而改变了千百年来藏族同胞以游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过上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

    一路上,遍地风光喜不尽,连天烟草憾无穷,更那堪,树怪花妖,纷红骇绿,把广袤的大地装扮得分外地多姿多彩。

    据说,在藏族人的眼里,一般把扛得住高原烈日、耐得住雪域风寒但又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都可以统称为“格桑梅朵”,“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

    幸福就像格桑梅朵一样,开放在看得见它的人心坎上。

    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既已骑行至此,抵达拉萨也就两三天的时间了,因此,在这之后的路途上已经很难再看到骑行者灰心丧气和叫苦喊累的马路留言,反倒是期盼、激动、鼓劲的马路留言多了起来。

    巍巍山不尽,荡荡水无涯,骑行在如此美丽的风景里,特别让人容易进入身心健康的绝佳境界中去。

    公路旁边的模拟交警“这厢有礼了”!

    工布江达县境内的古建筑与古遗址遍布,其中以寺庙、庄园和古堡居多。

    赛卧村是一个自然村落,“赛卧”在藏语中意为“金色光辉”的意思。

    我们在参观小吊桥景点时,一大群刚下豪华大巴观光车的成都老太太对我们骑行川藏线的举动大加赞赏。当她们主动询问起我的年龄,心直口快的@蚂蚁背大象据实相告以后,她们都更是发出了“看不出像是快50岁的人了”啧啧称羡的赞叹声,无论这赞叹是真心或是假意都使我顿生了一种明星偶遇粉丝一般的满足感。

    记得瑞典作家派·赫兹费尔德在《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是孩子》一文中曾经说过:“成人的标志,既不是婚姻,也不是财富,而是你是否失去探寻世界的能力,是你是否不再问‘为什么’,……实际上,‘成人’意味着丧失激情和思想狭隘,他们通常无暇也无法体验生活的美妙。”

    窃以为,盼望尽快长大、只想缓慢变老的“成人”,只是生理年龄的一个标志,能够始终保持“好奇心”的内在心理和“老玩童”的心理年龄,才是永葆年轻态的不法二门。与此同时,还得多多地“行动”起来。——行,能使人童颜常在;动,能使人青春永驻。

    一路骑行过来,大大小小的吊桥我们没有少见,为什么一座小吊桥会成为一个景点呢?

    据正在讲解的导游说,修此吊桥的人是位行医之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在林芝地区的河谷和山谷之间修建了几十座吊桥。好歌无谱人传唱,好人无碑世流芳,人们为了纪念他修桥铺路的无量功德,便将赛卧村小吊桥作为歌功颂德的一处景点了。

    当我看见“阿沛村”这个地名牌时就觉得这里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于是驻车拍照。

    晚上空闲时百度后才知道,阿沛村原为旧西藏十二大庄园之一的阿沛庄园所在地。这里也是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阿沛·阿旺晋美的故乡。

    下午5点多钟,我们骑行到工布江达县城。

    工布江达,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从唐代起,江达地区就是吐蕃沟通内地的要道。

    在条件与环境应该是全城最好的南方宾馆的门厅里,我和刚刚去理了光头的@河北老张叼着香烟闭目养神,脸上写满了一副赛似活神仙的幸福表情。

    晚上,在通麦镇与我们分开的成都传动轴车队骑友追到了工布江达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骑行拉萨:工布江达县工布江达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gg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