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交往的姿势无非两种:即一是抬头;二是低头。
抬头望见别人,低头看见自己。人生的哲学是抬头的哲学,也是低头的哲学。
惟抬头可以看清世界,惟低头可以读懂自己。抬头与低头之间,很好地保持了个我与世界的联结,灵魂与自我的联系。
人生常见悖论是,抬头日久,看到太多之后,会忘了低头,也很难低头。这是对欲望的一种臣服,也是对自我的一种遗弃。
人在名利场中奔波,心在欲望泥坑中挣扎。人生伤到最后只不过是欲望在受伤,痛到最后则肯定是灵魂在受难。
因此,所有光鲜靓丽的背后都是灵魂的泣血歌唱。
人生为意义而活,人性就会被意义所伤。
意义是照进人生的一束阳光,也是遮蔽人性的一道阴影。
阳光是希望,阴影则是你为希望必须背负的失望,甚至绝望。
生而为人,最难以接受的是自己混得没有像那么回事,最难以忍受是没有人会把你当回事。
因此,不管你是凡夫走卒,还是庙堂权贵;不管你是穷居陋巷的贫民,还是富甲一方的大贾,对人生意义的追问,都是一样的:就是都想混得人模狗样,像模像样。
也就是说,在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上,我们都具有哲学家的气质,也具有思想家的潜质。
人是群居动物,群居的意思就是人都喜欢热闹,也喜欢凑热闹。
热闹是人交往的一种方式,也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
存在的意思就是说你的价值和尊严都在热闹里。一是说你的价值必须通过凑人热闹才能得到认可和兑换;二是说你的尊严只有通过被人凑热闹才能得到估价和兑现。
因此,人生的真相有时候不过是此处凑人热闹,彼处又被人凑热闹。
当然,任何凑的背后都有虚以委蛇,也有相互算计,都有表面上的心服口服,也有背地里的不屑一顾。
但只要还可去凑人热闹,你的价值就还在;只要还有人来凑热闹,你的尊严就没丢。
活在热闹的俗世,要一个人心向简单已然太难,要一个人厮守安静更是比登天还难。
在一个瞅着别人活的世界,我们活的都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我们都不是为了活好自己,而是为了活过别人。
生怕一转身别人得到了更多,生怕一转眼别人跑得了更快。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将自己的人生简化成瞅着别人过活,瞅着别人才能过好活。
尽管说过要活好自己,到最后却还是为了告诉你:我现在活得比你风光。
尽管也说过要为自己而活,到最后却还是为了向你证明:没有你,我同样可以过得很滋润。
任何为生存的低头都是悲怆的,任何为名利的抬头则是悲哀的。
悲怆的意思,就是你欲摆脱命运的折磨却始终也摆脱不了,只能深陷其中苦苦挣扎,最后成为泥淖。
悲哀的意思,就是你本来可以避开欲望的折腾,却因为经不住诱惑,一不小心就掉入了名利陷阱,再也爬不出来,最后也成了泥淖。
在悲怆那里,你看到的是人生痛在呼吸,留下的是一地的泥泞与不堪。
在悲哀那里,你看到的是人性恶在歌唱,撞飞的是满天的鸡毛与苟且。
前者是为生存舍弃了人格和尊严,所以值得同情。后者是为名利放弃了优雅和淡定,所以没人怜悯。
人生就这样将在命运抗争里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高雅又一寸一寸丢失在了与名利的对阵中。
活在一个向上看的世界当中,处在太低的位置,你就难抵命运伤害;站到过高的地方,你又难拒欲望迷离。
合适的位置就是在人生的每一处地方,你都可以抬头看云流岚飞,低头看露珠水莹。
也就是说,你既可以让自己的灵魂高蹈在生活之上,又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活跃在尘世之中。
这会让你既不忘生命的意趣,又不失生活的雅趣。一抬头,天空中那颗星依然为你闪亮,一低头,身体里那颗心仍然被你温暖。
现实的逻辑是,我们抬头日久,头顶上那颗星虽然依然灿烂,但身体里那颗心却已日渐苍凉。
为自己低头一次吧,低头不是向世界的认输,而是向自我的回归。
就像这个季节,泥土里有上一季生命的气息,也会有这一季的生机开启,枝桠上长出来的是两个自我隔着一年光阴的再次相遇,跨过一季风雪的再度重逢。
愿你在人生的每一季,都能原谅生活对你的所有刁难,都能接受生命对你的精心雕刻。
周末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