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跟着作者一起疼痛——读《蛙》有感

跟着作者一起疼痛——读《蛙》有感

作者: 搁浅520 | 来源:发表于2017-12-22 23:35 被阅读0次

        早先便读过莫言的<<蛙>>,也想要写点什么,但是却始终不敢动笔。<<蛙>>的封皮上印着莫言的那句“作家还是要敢于写灵魂深处的痛"。而中国的疼痛似乎太多了,民族之痛,国家之痛,社会之痛,人生之痛充斥于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要经历疼痛,却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面对疼痛。记得读铁凝的<<玫瑰门>>时,读到一半我便落跑了,里面的疼痛与肮脏深深刺疼了我的神经,让我不想去面对也许是某个人或许是一群人堆积起来的不堪的过去。

        《蛙》中的很多女人都因为计划生育丧失了性命,我的心有些颤抖,我在想为什么会这样,国家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新政策为什么会造成底下那么多人的疯狂,让许多妇女白白送了死。也许她们蒙昧,也许他们无知,却是不该致死的。

但这样的追问终究是无意义的。你不能说姑姑为确保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错,也不能说那些妇女想要孩子便该死。那是些谁都不想发生却偏偏发生了的事,是必然中的偶尔事件,或者说是时代一小部分人的悲哀。

作者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呈现着他的疼痛,用犀利的笔触描绘着人性的自私与丑陋。书中的故事和现实的对比在读者心中形成来了巨大的落差,书里人享有的专制和我们相对的自由,书里人的蒙昧与我们自以为的文明无不在我们的心中起着剧烈的矛盾冲突,使我的心情愈见沉重。

        对待疼痛,人们本能的反应是躲避,但是我们的人生有时总需要那么一种疼痛让我们更加清醒的去审视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发出自己的呐喊。

        高考结婚和朋友一起搭顺风车回家,路上司机接了一个搞地沟油的朋友的电话,挂了电话以后还和我们随便提了一句。朋友冲动大声地说了一句这样的人太缺德,应该关到派出所去,车上的人没有人回应她。见她一个人尴尬地坐在那里,我对她说了句不要太愤世嫉俗,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我知道我是错的,也知道我的心在疼痛,是非对错逃不出现实的框架,没一件事情背后的干系总是让人思量了再思量,才会考虑是否去做。我们大多数人骨子里缺了一份热血,因为不知道是否能承担的起热血冷却下来的结果。故而这个世界英雄寥寥,而狗熊辈出。

      高调人人都可以唱,却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沉默的或者只是呼喊的,谁比谁更高尚,更勇敢呢? 也许等大家都敢面对疼痛,为自己的疼痛寻求到解决方法时,我们的周围才能少很多令人心疼的事。

      而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又会产生怎样的新的疼痛呢?

相关文章

  • 跟着作者一起疼痛——读《蛙》有感

    早先便读过莫言的<<蛙>>,也想要写点什么,但是却始终不敢动笔。<<蛙>>的封皮上印着莫言的那句“作家还是...

  • 读《蛙》有感

    久仰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大名,在这种追慕的心理下,我拜读了第一部莫言先生的作品《蛙》。《蛙》主要讲述了高密一带...

  • 读《蛙》有感

    周六下午在办公室开一个小会,写完稿子我们就在那里唠嗑。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聊到了当年的计划生育,旭哥给...

  • 读《蛙》有感

    以前对于莫言,一直知之甚少,只是看了《红高粱》电影后才知道有这位作家,至于他有哪些作品却无心问津,以至于对于...

  • 读《蛙》有感

    很久没有完完整整的通读一本书了,用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蛙》,却觉得全书和蛙的联系太牵强,只是因为蛙和人的相...

  • 读《蛙》有感

    《蛙》是以19世纪60年代东北高密乡计划生育政策下为背景的一部悲剧小说,在鼓励生育的年代,姑姑是人们心目中的送子菩...

  • 读《蛙》有感

    前几天拜读了莫言先生的《蛙》,读完心中很沉重。总觉得该写点什么了。 我的家乡,在豫西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我出生前后...

  • 读《蛙》有感

    小说《蛙》主要讲述了, 乡村女医生万心(小说叙述人蝌蚪的姑姑) 的人生经历, 在描述计划生育进程的同时, 塑造了一...

  • 读《蛙》有感。

    最后姑姑嫁给了那个捏泥人儿的郝大手,后来姑姑年纪大了。 嘴里念念叨叨说着: “孩子...

  • 读《蛙》有感

    说来惭愧,这不是真正意义地读,而是听。不知从何时起,读书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好在还有听书的习惯,勉强算是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着作者一起疼痛——读《蛙》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hf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