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蛙》有感

作者: 潋滟波光 | 来源:发表于2020-01-20 11:16 被阅读0次

          说来惭愧,这不是真正意义地读,而是听。不知从何时起,读书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好在还有听书的习惯,勉强算是一点点儿坚持。因为这,有时候也会不知羞耻地安慰自己:断断续续地坚持也好过彻底地放弃。

          关于莫言这个名字,是从那震惊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才开始得知的,一直想找机会拜读他获奖的这部作品,但还是因为各种不是理由的理由而耽搁下去。这一段日子终于有时间利用听书这个渠道,走进了莫言,走进了他伟大的作品《蛙》。完整地听完这部作品,心中真的是百感交集。觉得读完之后应该说点什么或者写点什么,要不然真的是亵渎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可是又觉得不管说什么或写什么都配不上这部伟大的作品,于是,这项计划搁置了两三天。今天终于下定决心,即使不敢对这部作品妄加评论,也应该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些痕迹。


          它是厚重的 。

          这是这部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说他厚重,首先源于作者的创作。《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这部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小说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个伟大的史诗般的文学家必定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一部优秀的作品必定是饱含着厚重和深度的。而厚重就在于作家深厚的生活经验、细节的观察力、洞明世事的老辣,以及思维的复杂性。单单从作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酝酿一部作品,就让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它的厚重之所在,再从作者把四年的时间倾注到一部作品的书写上,也给作品的厚重,抹上了浓重的一笔。虽然说厚重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但是这部著作不仅仅是时间的堆砌,更是思维的累积;不仅仅是对细节的观察,而且是对世事的洞察。

          除了作者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了这部作品的厚重,作品所阐述的那段历史也是厚重的。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那也是一个惨痛的时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人口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而这也让我国成为了一个人口超级大国,也是导致我国后来不得已而实行计划生育的直接原因。从此计划生育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而人口疯狂增长和意识落后的双重矛盾演变成了一场血雨腥风,“堕胎”“节育”这些残暴的手段也闹出了一段无法被岁月掩盖的悲剧。姑姑”本来是一个医生,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让她像白衣天使一样,完成着自己光荣的使命。而当政策实施以后,她手中的刀子再也不仅仅是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同时也流着鲜红而罪恶的血。“姑姑”也从万人敬仰的“送子娘娘”变成人人唾弃的“杀人妖魔”。

          当然,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是厚重的。先说怎么来评价姑姑这个人物,是可恨的还是可爱的?是可悲的还是可怜的?仿佛哪一个都对,有哪一个都不对。其实,国家任何一向政策法规的推行,都离不开像姑姑一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共产党人。不施雷霆手段,难展菩萨心肠。她灵魂深处的无奈与辛酸,尴尬与矛盾又有几人能知,几人能解?再说从前面的强迫堕胎致死人命,到后面的借腹生子的惴惴不安,曾经是死亡的悲伤,现在是出生的悲伤,但是同样都违背着伦理道德,刺痛着人的心灵!曾经那么无力,如今还是那么无力。或许在罪恶的人性面前,善良和良知本来就是苍白无力!这可笑的还是可气的?是可行的还是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对人性的救赎,还是一个可悲的讽刺? 


            它是巧妙的。

            在不了解这部作品之前,对文章的题目我是很费解的,为什么要用“蛙”来作为题目呢?走进这部作品,才知晓,“蛙”也是“娃”的谐音!而全书从开始的“计划生育”到后来地下代孕,都是围绕着生育问题来写。而蛙声和娃娃哭叫的声音同样聒噪而令人厌烦,这也是后来书中的“姑姑”饱受蛙声折磨而出现精神幻觉的伏笔所在。还有一个原因是“蛙”也音同“娲”,女娲的故事大都耳熟能详,女娲造人,文中的主人公“姑姑”是一位妇产医生,页是送子娘娘。文章中有许多对青蛙描写的片段,比如一开始描写乡下夜晚的蛙鸣,还有文中的“我”小时候的同伴烤食青蛙的情景。中间一部分姑姑在半夜遭遇的被青蛙追逐并撕扯的情景。文章的最后,对“我”的表弟和袁腮以养牛蛙为辅,实则是一家代孕机构的描写......都无不渗透着“蛙”与“娃”之间的关联。

            它的巧妙之处还有在文中穿插了以捏泥娃娃为生的人物,其中一个是在姑姑六十岁因“蛙”给她带来的一场灾难才“下”嫁的“郝大手”,他一生以捏泥娃娃为主,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晚年的姑姑为自己做过的事沉痛忏悔,因自责而不得安宁,了让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得到救赎,和姑父“郝大手”一起将自己亲手残害的未出生的两千八百个孩子都一一地捏成也成了月光娃娃。姑姑将他们供奉在小黑屋子里,每每上香也振振有词,这是她对自己前半生罪恶的忏悔,也是对生灵的告慰。另一个捏泥娃娃的人物是一直仰慕姑姑的追随者“秦河”,他以他的方式默默的守护姑姑,当姑姑于“郝大手”结婚,虽然他的多年守候已成为一场空,但他仍然以他的方式爱着姑姑,他因为姑姑的内疚而像郝大手那样捏泥人,帮她赎罪......

          还有我认为的巧妙之处是作品中的“我”的形象,他是一位作家,笔名为"蝌蚪",蝌蚪既是“蛙”的卵,又是“精子”的代称。孕育在子宫中的蝌蚪就是生命!可以说,“蝌蚪”这一人物形象内涵丰富,作品中的他爱得虽然真诚、但活得不够洒脱,既代表作者的反思与救赎,也代表身份地位的束缚与枷锁,以及男性的霸道与强权......


          它是有“爱”的。

          爱情到底是什么东西,任何的科学对这一现象的解释都只能是差强人意,每个人都有对爱情不同的看法和体验,每个作家对爱情应该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莫言在《蛙》中写了很多不同的爱情。

          姑姑的爱情有伤痛也有救赎。这部作品中介绍了她的两段爱情,前一段是伤痛,后一段是救赎。前一段恋情的男主角是王小倜,他是位小资青年,有着一份令人艳羡的飞行员的工作,有着比黄金还金贵的身价,有着小资生活和小资情调,只为了追随让她迷恋的声音,果断地抛弃了姑姑这个红木头,驾机飞往台湾,成为一个叛徒。毫无疑问,姑姑是爱王小倜的,也许是因为曾经沧海难为水,也许是受伤害之后的余悸迟迟未散,姑姑人生的一大半就被这段恋情的苦楚萦绕着。 60岁之后开始了她的第二段恋情,爱情对象是郝大手,一个在被蛙攻击的危难中解救她的人,但姑姑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而喜欢上他,而是那惊鸿一瞥的的温暖,是阅尽千帆后最老练,最平凡的爱情。因为爱上,所以懂得,因此幸福。

          “蝌蚪”的爱情有纯真也有相守。作品中的“我”,笔名“蝌蚪”,小名万小跑。他的第一段婚姻是和王仁美,他对王仁美的爱,是最纯真,最自然的爱,它们萌发于青春,成就于最自然的愿望。开始,小跑因为她的长腿而砰然心动,于是说,王胆和陈鼻都谈恋爱了,我们能交个朋友吗?而且我们都有长腿,我们肯定能生个世界冠军。成年后的她虽与大学生“肖下唇”订下婚约,但因为对方的自大而休掉了他,亲自跑到蝌蚪家说要嫁给他生世界冠军,小跑盯着王仁美的腿说“要”,小跑是纯真的,王仁美也是纯真的。蝌蚪偶尔还会想起王仁美洗头时自己提着壶从后边给她浇水,她低着头吃吃地笑,笑得连脸盆都弄翻了的情景。其实生活中,厮守中,最不缺乏的便是纯真。只可惜后来王仁美因堕胎而丧命,所以他和小狮子结婚了并厮守终老。尽管他开始不是很情愿,但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是相守。在文中对他们之间的爱情似乎并没有如何渲染。但我相信这是爱情,毕竟在茫茫人海中,在时间的荒野里遇见并相濡以沫。

        王肝和秦河的爱情有悲催也有执着。十四岁的王肝情窦初开,爱上了小狮子。他有着超乎年龄的对爱情的成熟,从他第一次给小狮子写的情书中就可以看出他对小狮子是纯粹的爱——喜欢她的一切,给她幸福。十二年里,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封信。虽然期间是姑姑从中作梗,但最终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至始至终只是一个人的一厢情愿,只是一个人的浮想联翩。最后他说:所谓爱情,其实就是一场大病。他从来没有靠近,真正了解过小狮子,小狮子也从来没有允许他靠近。这是虚无缥缈的爱情,可怜的爱情!秦河的爱情在我们看来有些悲催,可他却爱得执着。他的执着表现在默默地守候。他曾经是县第一中学才华横溢的学生,因为姑姑而“疯傻”,一直深爱着姑姑,只要姑姑在的地方,就有秦河。为了姑姑它可以做乞丐、做打手。后来姑姑另嫁他人,他为了默默守候姑姑,火速成长为一位艺人,这正如王肝所说的:“我这样说的目的,就是想说明这样一个奇迹,就是想说明梦与艺术创作之关系,就是想让你们明白,失恋是一笔财富,尤其是对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没有经过失恋的痛苦淬炼,是不可能进入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的。”秦河做到了,即使得不到姑姑的人,要继续救赎姑姑的灵魂,这种爱既美丽又残酷。


          这样一部引发了人们内心五味杂陈、爱恨情仇的中国伤痕文学,在我的脑海中拉开了帷幕,又即将谢幕。对于时代的产物和人的行为我们很难去评判正确或者是错误,但马克思说“存在即是合理”,这让我深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时代宿命。

          拜读完作品之后的余温,我想将是我对生命和时代宿命的敬畏......

    (2020.1.20)

    读《蛙》有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蛙》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lj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