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开始拿起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现阅读到《你是哪类学习者》。作者把学习者分为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学习促进者。给了测试题,每个测试题后面配有分值,然后根据得分看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
我觉得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我自己无疑是个学习促进者,可以帮助别人教会别人。而在其它领域,我大概是个高级学习者,只能自救。
我把高级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的学习都归纳为有效学习。现试着用自己的文字对有效学习做个归纳:
1.看过书,能够产生类似联想,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都行,这个对写议论文类的文章很管用。
2.如果是方法技巧类的书,可以一步步马上活学活用,要能说得出每个步骤方法的名称或特点。比如书评类,就会有意识地运用里面的步骤,研究结构,想想要写到怎样的程度。
3.方法技巧传授给他人,多次重复之后,自己就更熟练了。
4.当发现问题时,可以尝试以下几个问题:(1)哪里有问题?(2)问题是什么?(3)会不会是这样的原因?可以假设求证。
5.有些方法技巧类通过案例呈现,没有明显的步骤,这时自己要做个有心人。书中给出了一个有趣的电影片段,讲的是一个烟草集团利益的说客尼克在一群小学生面前巧妙地解说自己的工作。
故事发生的背景:尼克儿子班级搞一个活动,主题是“你爸爸的工作是什么”。
我联想到我看过的美国素质教育,美国的学校经常让家长当志愿者,介绍自己的工作,以便学生清楚更多的职业,提前规划自己。
但我看到的这个片段,尼克并没有说自己职业的艰辛又或是辉煌的成就,他竟然是巧妙地让小朋友去尝试答案,真是说客本色尽显,以至于在场的老师有些坐立不安。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片段,只有智慧的人或训练有素的人才能做到。我开始研究尼克的说辞步骤和特点:
第一:与小朋友们互动,询问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将来想做什么?
第二:转向自己想要的主题:那谁想当说客呢?
第三:面对小朋友的不懂,在用电影明星打比方不成功的情况下,正面陈述:我这说客就是为烟草行业说话的。
第四:面对小朋友的反驳“抽烟会死人的”,可以反问:“谁说的?”且追问到底:她是医生吗?是科学家?……原来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第五:适时安慰对方,告诉对方应该独立思考、勇于挑战权威。结论是:遇到香烟是好是坏的问题,不要听风就是雨,要自己找出答案!
哈,让小朋友去尝试找答案,我会站在老师的角度说:这肯定是不对的!它不适应未成年人!
但尼克本身的话是机智幽默的,有几句转场的话值得一记:
1.没事,听妈妈的话是好孩子。我只是想说,总会有人想告诉你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想,八成已经有人在这么干了,有吗?
2.我是说你应该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如果爸爸妈妈对你说,巧克力很危险,他一说你就信吗?
现实中为什么容易出现无效学习?因为有些人容易把书本当权威,把专家的话当权威,而忽视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