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许多年青人的志向是这样的:我要好好上学,考上一个好大学;谋一份好工作;找个好老婆;赚许多钱或是当个什么官。以为这样的人生也就圆满了。这些年轻人,在人生路上走着走着,到了30岁,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财务自由、仕途到了天花板,人生的未来一眼望到底,便失去追求的动力,开始“漂流”。
走这条平庸之路的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信你中午吃饭的时候问问,基本没人能脱口而出,说不定对方会回你一句“神经病”,觉得问这个问题的人很可笑。很少有人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
二是缺少清晰的目标。假如问3-5年、10年、20年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回答出来的人同样不多。
三是不愿意花时间探索和思考。许多在淘宝、唯品会买一件衣服看过来看过去,不断对比,不断寻找还有没有更好更便宜的,思考是现在下手呢?还是过几天这季节过去了,便宜些再买?可唯独不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四是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你若真问他什么重要,许多人会回答:赚钱呀。好象除了赚钱人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了。最近,我接纳了一个观点:财富是认知的副产品,不提高认知的财富追求无疑于缘木求鱼。
立大志,就是要明确自己要到哪儿去,并且以它为指路的明灯,坚定的走下去。着眼于未来,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要活成什么模样?前面许多年我也过着“漂流”的日子,以为“三段人生“就是自己的宿命,人人都是如此,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后来突然醒悟:没有追求的人生不值得过。这才痛下决心改变自己。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认知能力,修正人生坐标,这才明白了一些道理。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必须航行才能到达港口,有时顺风,有时逆风。但我们绝不随波逐流或原封不动“。这儿说的是行动,立再大、再多的志,如果只是在脑子里、本子上,而不去实施那没用,再大再好的志向要去实施。有的人一说行动觉得马上要去干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不切实际。饭要一口口吃,楼要一层层盖,没人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志要立大,事要从小做起。别看不起一些小事,许多大事就是从做小事开始做起的。 村上春树是一位多产作家,他每天4点起床,跑10公里,每天写4000字,几十年来,雷打不动。坚持做小事它所积累起来的能量有时真是令人震憾。下面这些小事建议大家学着去做:每天坚持微运动走6000-7000步;每天阅读20页(每天读20页,一年能读36本);每天写300字(无论写什么);每天留3-5分钟回顾当天的收获,规划第二天的工作……这样的小事很多,自己可以去体会。”做小事“强调的不是做孤立的小事,而是不断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最后一个问题,每日自省。《曾国藩传》记载,曾国藩在30岁这一年,决定学做”圣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从什么地方开始学呢?曾国藩从”写日记“开始,从一开始松松垮垮记流水账,最后演变为把写日记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且思考每天生活的细节,甚至包括念头。他不仅自己写,还给朋友传阅,因为他相信外力的监督作用:”师友夹持“。日记是每日自省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人人都要这样做。我们所要做的是能够经常提醒自己,做有意义的事、做对的事。跳出自己看自己,回过头来进行审视所做的事、一言一行。每个人都存在两个自我,一个感性,另一个理性,每日自省就是让理性战胜感性,不断自省,不断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