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曹雪芹告诉你 苏轼的词该怎么读

曹雪芹告诉你 苏轼的词该怎么读

作者: 可笑乎 | 来源:发表于2024-08-22 19:32 被阅读0次

作者:  少年怒马

      不久前聊过红楼梦对李商隐的致敬,今天中秋节,聊一下红楼梦对苏轼的致敬。

      我们现代人看唐诗宋词,往往只能读懂“意思”,很难体会到“意境”,因为环境不对了。

要是不信,把它放在大观园里,我们再读读看。


01

众所周知,曹雪芹很有多写作手法,最厉害的一招,是对比。

很多桥段有大雅必有大俗,有大喜必有大悲,有好人必有坏蛋。

甚至,整本红楼梦,也是一个大对比,开局是中秋节,临近结尾还是中秋节。

开局的中秋节,主角是“穷儒”贾雨村,他在“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的中秋之夜抒发豪情: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真是一首好诗,很有李白风。

不过,贾雨村做官的手段比李白高多了。通过攀附贾府,多年以后贾雨村飞黄腾达,身居“万姓仰头看”的高位。

这时,他的大奸面目才露出来。为了让官帽更大,他落井下石,在他的恩人贾家背后猛捅刀子。

结果呢,“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贾雨村从月亮之上重重摔下,不出意外的话,无期徒刑甚至杀头。

有没有想到苏轼的大金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北宋的政坛,外表是风花雪月,内里是风霜刀剑。往上爬可以,你得承受得了高处的寒冷。

好在苏轼看的开,琼楼玉宇有什么好的,还不如烟火人间。

可是贾雨村不这么想,他要的就是众星捧月,就是万姓仰头看,他爬呀爬,猛抬头看见一个垫脚石,上书三字:荣国府。

就在他磨刀霍霍之际,贾府最后的中秋晚宴开始了。


02

这时的贾府,衰败气象越来越明显。一个小细节可以说明,中秋前一天晚饭,贾母吃的是红稻米饭,这是高级大米,豪门还得是高层才吃得起,这天正好尤氏来蹭饭,红稻米饭却不够吃了。

为什么没饭了呢?贾母贴身大丫鬟说了一句话:“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

不差钱的贾府,股票一直跌停,财务吃紧,也开始精打细算了。

祸不单行。王熙凤、李纨生了大病,不能参加,宝钗、宝琴要去自己家过中秋,也不能来。一下子少了四个人,贾母觉得很冷清,不禁一声感叹:“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

这句话应该熟悉了吧。没错,还是苏轼的中秋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人都看得开,苏轼如此,贾母也是如此。冷清归冷清,毕竟是中秋节,还是要给儿孙们热闹热闹。

于是,羊角大灯挂起来,香烛烧起来,果品陈列起来,贾母还拍板定了赏月地点——大观园的最高处凸碧山庄,又是饮酒赋诗,又是讲段子,败落中也要过一个团圆之夜。

你读一下苏轼牢狱之灾后面的诗,苦中作乐,看淡荣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一定是真的不怕,而是尽量让自己强大起来,宠辱不惊。


03

中秋赏月的下半场,是史湘云和林黛玉提前离席,红楼梦最美的桥段开始了。

两位美少女诗兴大发,月圆之夜,万物寂静,她们沉浸在诗歌里。最后又引来了更不食人间烟火的妙玉,三人吟诗品茶到天亮。

我觉得她们是贾府里最干净的三个女孩——别误会,我是说灵魂,把三个春姑娘、宝钗都算上,没有人比这三个通宵写诗的姑娘更单纯、更痴、更空灵。

你看那些老嬷嬷,早睡去了,他们更关心这个月的例钱发了没有、谁家屋里有个肥差、哪房姑娘有个什么八卦。

这场月夜吟诗收获很大,得出一联超级大名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那么,这个场景跟苏轼有关吗?有的。

苏轼跟很多写作的一样,经常半夜来灵感。记载最详细的,是他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只有80多个字,也不需翻译,全文录在这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最后一句是说:月亮哪天都有,竹子柏树也到处都是,但是像我俩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多。

要知道,这篇文章是在黄州写的,苏轼从文坛大咖变成流放的贬官,真正的低谷期,这样还有心情赏月,闲情雅致简直爆棚了。

大观园里的史湘云、林黛玉,就是再现了苏轼和张怀民的月夜。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只是巧合。

确实,大半夜在月下写诗文的人,千百年来不知多少。但如果你熟悉苏轼的诗,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他很多名篇,都是在月夜写的: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喝了一夜酒。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梦见去世的妻子,半夜醒来,写词悼亡。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夜里举着蜡烛,赏海棠花的’红妆’。怡红院群芳开夜宴那回,史湘云抽的花签,也是海棠,她念的诗,就是这句/这绝不是巧合。

还有,大名鼎鼎的《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也跟湘云黛玉一样,“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里:“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是不是史湘云的“寒塘渡鹤影”?

发现了吧,湘云、黛玉跟苏轼一样,有闲情,有雅致,还都是夜行动物。


04再回到贾母。很多人读这个桥段,都觉得最具悲剧色彩的是湘云、黛玉,我的感受不是这样。

这时的湘云、黛玉,还不知道自己将会经历什么,大观园的里公子小姐们也不知道。最清醒的一个人,是贾母。

看一个细节。整个这场中秋赏月,包括儿子辈的贾政、贾赦,孙子辈的贾宝玉、姑娘们,都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

宁国府贾珍那帮人,还有富二代薛蟠就更不用提了,前一天还在喝酒赌博玩男宠。

只有贾母,在悠扬的笛声中,有感伤怀,“禁不住堕下泪来”。老太太为什么哭?

山雨欲来风满楼,贾母十几岁从史家嫁到贾家,是贾府的创始人之一,风风雨雨80多岁,只有她,才能隐隐嗅出即将到来的风雨气息。

她的哭,又是苏轼另一首中秋词的意境: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中秋月》

这个中秋,是贾府最后的团圆,特别珍贵。今晚过后,贾府上空的月亮会不会再次皎洁,悬了。

苏轼还有一首中秋词,叫《西江月》,开头就是迎头一棒,简直是说给贾府所有人听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你读的时候,心里同时想着红楼梦人物的结局,试试看,简直每个字都是为红楼梦写的。

还记得《三国演义》里的诗词么,开头是杨洪基……哦不对,是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结尾是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选诗词的水平,简直绝了。

可惜,红楼梦后40回没有保存下来,我们不知道曹雪芹会用什么诗结尾。但可以大胆猜测一下,不管他用别人,还是自己操刀,意境很可能也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05这就是红楼梦对苏轼中秋词的解读。

如果还不够,再来个旁证吧。曹雪芹的一生,跟苏东坡有很多相似之处。


苏轼的高光时刻,是翰林大学士,离副宰相一步之遥;暗淡时刻是打入死牢,如果不是一堆人给他求情,可能就没有后来的苏东坡了。一生大起大落,让他看透了荣辱。

从御史台大牢里出来,流放到黄州,苏轼淡化了功名,变成更纯粹的文人,更有烟火气的吃货。

他在黄州租了一块地,做农夫,这块地在城东的一个坡上,所以叫东坡,从此成为他的雅号。“官员苏轼”死了,“诗人苏东坡”却重生了。

他写了著名的《东坡八首》,其中几句是这样的: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大概意思是:芹菜被雪埋住,哪怕只剩一寸根茎,也会发芽长出来,春天,跟斑鸠一起炒,可好吃啦!

苏辙也跟了贴:“佳人旋贴钗头胜,园夫初挑雪底芹”。

是不是看到了吃货的高贵灵魂?做人就做“雪底芹”。

没错,曹雪芹的“雪芹”,就是这么来的。*源自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说的有点悲伤。

不过没关系,只有苏轼、曹雪芹这样的大人物,才会大起大落,你我芸芸众生,根本没机会感叹“世事一场大梦”。我们只要“千里共婵娟”就好!

相关文章

  •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十二)

    曹雪芹 摘抄:曹雪芹追目苏轼阮籍,其生存向度是清晰的。曹雪芹的一生,通过《红楼梦》向我们显...

  • 读苏轼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近日读苏轼,读欧阳修,读西夏……慢慢的发现苏轼的茶词,如雪沫乳花浮午盏,哲理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读苏轼词偶感

    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唐诗,因为其朗朗上口,意境丰富。尤其是李白,喜欢他的飘逸、豁达,读着他的诗,感觉自己都飘起来了,...

  • 读苏轼词偶感

    《江神子.孤山竹阁送述古》翠娥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画...

  • 读《苏轼词传》

    原创:淡定 都愿一帆风与顺 人生谁不经风雨 得意失意读苏轼 面对沉浮与坎坷 沉着泰然又淡然 能诗能画能文章 书法美...

  • 读苏轼词有感

    读苏轼词有感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

  • 读苏轼的词有感

    苏轼才华横溢,幽默旷达,他曾写过一首诗“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 喜欢读苏轼的词

    一直以来就喜欢读苏轼的词,不知道是他的词的美还是对他的词的情有独钟,很多阙能够随口而出,已经读在脑子里。象读他的蝶...

  • 唐宋词十七讲10

    读秦观 苏轼的词是诗人之词,而秦观的词是词人之词。苏轼把词变成了诗,秦观的词把它又拉回到了词来了。什么叫词人之词呢...

  • 古卷,清风,拂柳(随记)

    1,《苏轼的词与情》 《点评苏轼的词与情》 初读此书,便为作者才气所折服,引经据典,如信手,一一拈来,诸多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曹雪芹告诉你 苏轼的词该怎么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kw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