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雅馨”之语语文 语花初中语文学习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十二)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十二)

作者: 雅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21:32 被阅读79次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十二)

                        曹雪芹

摘抄:曹雪芹追目苏轼阮籍,其生存向度是清晰的。曹雪芹的一生,通过《红楼梦》向我们显示了两个努力的方向: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将两者融为一体。曹雪芹为千红一哭,呕心沥血,油尽灯枯。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有尊严,人才活的有尊严。

他是呼吸着浓郁的女性气息长大的,所以,他的女性视角来得天然。性别分裂,很可能是理解曹雪芹的精神成长的一把钥匙。从曹雪芹发现自己是个男孩儿那天起,他就开始矛盾了。他长到一定阶段,家族必须重新确立他的性别意识,父亲首先给他压力,要他读正经书,求取功名,朝男人的世界奋斗拼搏。老太太、母亲、姨娘甚至姐妹们都来帮腔,顺着父亲、祖父、曾祖父的手指,向他示意正确的人生道路。而这条路上,从古至今,挤满了男人们各种各样的扭曲身影。

荣华富贵转眼成空,美好女性群芳散尽,给曹雪芹刺激太大,印象太深,记忆太稠。曹雪芹浑身浸透了汉语文化,写着,改着,变着,假作真时真亦假。作家赢得了远比身世回忆大多的表达空间。

曹雪芹终其一生,最想说的一句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红楼梦》是在人性深处绽放的汉语之花,和李清照异曲同工:李清照是女性发现了女性,曹雪芹则是男性发现了女性。曹雪芹是造梦的大师,《红楼梦》是他做不完的白日梦。曹雪芹竭尽心思,让礼教下的读者领略爱情的魔力,而浸润于传统文化的中国女性,原来是如此美好。曹雪芹洞悉各类俗文化,但他的艺术绝不庸俗。

曹雪芹是在什么时候成为曹雪芹的?应该在三十岁以后。他并非是成了曹雪芹之后才提笔写红楼,恰好相反,他是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演化成曹雪芹的。并且直到逝世,他还在变。从中篇到长篇,到鸿篇巨制,到怎么也写不完。感觉、思想、人物,如涓涓溪流,汇于笔下,汇成江海。

曹雪芹,它让人无限钦佩的,是感受生活的能力。十几个阶层的生活,几百种生活场景,他都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丰富的感觉。是的,首先是感觉。所有成形的创作思想,必须回流到感觉。作家日复一日的纸上生活,不过是打通回流的渠道,有枝干,有叶脉。作家早年的生活,潜伏于直觉层下。写作行为是调动,是激活,是梳理,是重构。实际上,所谓重现的时光,乃是重构的时光。

曹雪芹的血脉中流淌着庄子、曹植、阮籍、陶潜、杜甫、李贺、苏轼、李清照……伟大的作家,始终眺望着前辈,辨认着先贤。曹雪芹的高明处,却是把我们的目光放在茫茫雪地上,有空反色。由大梦的终点返回大梦,重新打量人的生存,尤其是女性的生存。他带着我们步入虚无,又从虚无重返人世。这一去一反并非无用功,它使生存的诸环节,毕现纷呈。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十二)

感悟:小川先生在品读中说,曹雪芹这个三代豪门子弟,忍饥受苦写作,是“为了在纸上过日子。”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一直以来,对于教书,我是尽心尽力。可是,现如今的情况却是,认真的受苦楚。所以,近几年我的教书生涯一直苦大于乐。长期处于这样的焦虑症中,有很多情绪都无法排解。然而,当我与文字相约前行后,今年这一年在纸上的日子也让我的教书生涯,平和顺遂了很多。是的,写作,是为了在纸上过日子。语言,是存在的家。它,储存了生活的全部记忆。

“曹公盖了一座迷宫,上帝又赐给迷宫残缺之美”这是打动我的第二句话。曹雪芹,短短一生,却用一支笔留给世人一本写不完的书。《红楼梦》美在哪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理由。这是一个包罗万千活人的世界,谁都能在其中找到想找的影子。而圆满从来都无法让人记忆深刻,只有美好之中的残缺才更打动人心。维纳斯,卡西莫多,贝多芬,哪个不是美好中蕴含残缺?所以,别奢求生活的十全十美,活着会更加从容。

“顶级艺术,源于生命的巨大落差。”这是小川先生对曹雪芹创作根源的探究。曹雪芹的人生轨迹,具体细节无从考察,但大体方向还是有迹可循的。从风光无限的世家子弟,到举家食粥的落魄公子。这个巨大的落差,带给曹雪芹巨大的生活这么,然而却也是这巨大落差,使得他的生命与天地同辉。所以,生活所有的给予,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反倒是缓慢生长的古代,个体活得更投入,感受更深切。”曹雪芹才活了四十岁,却建造了一座异常考究的巍峨宫殿,又演示宫殿垮塌的全过程。在今人看来的落后古代,曹公所创造的世界级大梦,世人谁能与之相随?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几个人在用心投入生活,感受生活?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只要一部手机在手,几个按键全部搞定。人与人之间,看似亲密无间,实则相对无言。人啊,大踏步向前走时,不妨试试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也许,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的人生浮于虚幻与浅表。

曹雪芹“一部小说,制造了无数的梦想天地和话语空间。”一部《红楼梦》 延伸出多少学说流派,又繁衍出多少智者贤才。有人终其一生,就为解得其中味;有人呕心沥血,也仅探得一缕幽情。在红楼诞生之前,女人不是淫娃荡妇,就是妖精鬼怪,或是政治牺牲品。而曹雪芹却把更多的尊严与个性献给了诸多女性,他对于中国女性的“昵而敬之”,让多少女儿家在这个污浊的尘世不再是一缕孤魂?自此之后,女人在纸上的日子也终究有了人的印记。一个生于官宦,长于富贵,活于礼教中的男人,这样的视野,这样的情怀,怎能不叫人追随?曹雪芹,《红楼梦》,这纸上来的日子,绽放的光芒直叫人荡气回肠。

曹雪芹,这千古一梦,世间有谁能与之一梦万年?

  读《品中国文人——曹雪芹》有感

大观园里百花艳,怎敌风霜刀剑残?

行行情泪流不尽,缕缕香魂离恨天。

芹溪沥尽心血著,脂砚斋评纸上谈。

华夏文明五千载,红楼一梦亿万年。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十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ef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