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我最不喜欢的一句话”,讲的是她最不喜欢听爸爸妈妈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文章感情真挚、描写生动,可就是看完有些不知所云。
罗辑思维有一期聊到演技,说表演的第一步是找到角色的总目标。
有一位顶尖的表演教练名叫查伯克,他在自己的著作《演员的力量》中说,要想做好一场表演,不该只关注那些具体的表现和细节,而要内心死盯住角色的总目标,那么表现和细节都会到位了,表演的层次也会出来了。
其实在生活中也是这样。
有些人在发言或者写作的时候洋洋洒洒、侃侃而谈,听众和读者却全然不知道他在讲什么,这其实就是犯了缺少总目标的毛病,也就是你得明确你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有一种说法,说生活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表演,在了解了目的论以后,我突然发现很多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比如在面对一些令人不悦的人或事时,如果你的心里有一个清晰的总目标,你就会变得更宽容、更随和,而不会轻易就跟人翻脸或放弃什么事情。
当你心里有了这样一个总目标之后,一些琐碎的小事和细节便不会影响你的心情、态度与做事的方法,你的行事和表达也会更张弛有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