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48天,机缘巧合,五位小学同学,今天共进午餐。
边吃边聊,聊的都是村中事,听得很新鲜,因父亲不在村中住,村中好多事已不清楚,今天听到许多信息,非常感慨。

聊到勤劳致富的模范,借助党的好政策,踏实肯干,努力上进,生意兴隆;聊到有的企业扩张,快速做大,但没有做强的企业家,还聊到90多岁的老人,知道的有三人,其中就有我们一起吃饭的发小同学92岁的母亲。
饭后,我和另一位发小女同学驱车,去看望大娘,大娘家跟我家老宅子是房靠房。
在村边超市购买补品,进村由发小同学指挥,我已不太熟悉回发小家的路,我父母在20多年前就搬进县城住了。
从南街一直走到北街,向西一拐弯,就到了。
村里目前管理比较规范,干净整齐,没有杂物摆放,都是水泥道路。
走进街道,觉得既熟悉又陌生。老宅子翻盖的很多,已没有原来砖房的味道 ,大部分都贴着瓷砖,大铁门,木门基本没有,街道已不是原来的土街道。
但发小的家依然是老宅子,我找到了熟悉的感觉,很亲切,也很欣喜。

推门进院,看见92岁的大娘正坐在冲着大院的北屋沙发上,比我想象的要瘦,但是依然能看到她70多岁时的模样,整个脸颊向上提着,喜悦的状态,精神很好。
问大娘还认识我们吗?大娘笑着说不认识。也难怪,应该有十大几年没有见面了。告诉大娘我是谁,大娘立即说出我父亲的名字,我大姐二姐她也都知道。

大娘很高兴,让闺女去做饭,我们说刚吃过饭,她说晚上在家里吃饭,特别热情。
92岁大娘的状态,乐观、喜悦,头脑清晰,我很惊讶,和另一位发小说,我们就照着大娘的状态去活,大娘就是榜样。
大娘年轻时非常要强,特别勤劳,去地里做活,比男人还要能干。她个头很低,但是瘦小的她非常有劲儿。80岁时还去地里干活呢,近几年由于岁数太大,摔过几次跤,所以需要孩子们轮流照顾了。

大娘的状态感染着我们,我们和她坐在一起合影留念,沾沾福气。
我们三人走出家门,在院里,东屋的木门、格格窗户引起我们的兴趣,合影拍照。抬头向屋顶望去,和发小一起回忆起在屋顶一起做作业的快乐时光。

在街上,看见一片晾晒的玉米,我们仨都很兴奋,一人一根玉米,开始拍照,一张接着一张,照片、视频,做着抖音,非常兴奋和喜悦。
因都分别有事情,未能尽兴玩儿够,相约抽一个周末,痛痛快快地在村里聚聚,找寻一下儿时的记忆。

也许是年龄到了这个岁数,特别喜欢回到村里,看看老宅子,说说以前的事情,感觉心里很舒服,很温暖,很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