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天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故事比我想象的要短,也比我想象的要有分量。
故事开头,就写了默尔索参加妈妈的葬礼,大段的描写,使人很容易就看出,默尔索是个不易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以致于在别人看来有点冷酷无情。默尔索曾顾忌到在教堂里能否抽烟,他不在意道德上种种无形的规矩,便抽起了眼,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不经意的举动会让他“成为”一个罪孽深重的人。
玛丽则是默尔索心爱的人,默尔索曾留恋着她,可以说,和玛丽在一起的时光,是默尔索最值得回忆的时光。玛丽也爱着他,但默尔索正因有着什么都不管不顾的态度,才会不在意玛丽提出结婚的要求。默尔索是爱玛丽的,但他的爱,也只能止于心头。
后来默尔索杀了阿拉伯人,到法庭上接受审判时,则是全书高潮部分。无疑,默尔索杀了人,这是违法的,默尔索自己也承认这点,可是司法机构却无视案件本身,而从默尔索母亲的葬礼来推断出默尔索是一个品行极其恶劣的人,默尔索的罪行,在无意间被套下了层层枷锁。默尔索想为自己辩护,可律师却告诉他“不要出声就好”,这让默尔索成为了他自己案件的局外人,默尔索是被告,恍若不存在的被告。默尔索本就沉默寡言的性格助长了检察官强加罪行的气势,默尔索觉得很累,却并不是因为法庭上审判的程序,而是法庭里闷热的环境。最终,默尔索没能逃离掉死刑的决判,他的决判,“是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这让这件冤案蒙上了荒诞。默尔索不信任上帝,也太过于随意,在审判宣布时,他却没有想说的话,于是一锤定音,默尔索的结局就此定下。最后,神甫来劝说默尔索,劝说他归于上帝的怀抱,一向内敛的默尔索终于对神甫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愿,他不相信上帝,同时,他认为别人生活得怎么样和这一切都与他没有关系,这是默尔索心中最后的喊声,同时也为这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
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二十世纪初法国司法的不公正之处,和其他描写司法与社会的书不同,加缪以一个很小的事件作为切入点,以一个极其平凡的小职员的角度来讲诉故事,固然,加缪不用写默尔索是多么贫穷,而是写这个看似无忧无虑社会下的暗潮涌动。默尔索是一个孤僻的人物形象,加缪也从正面角度来描写他,这也更突出了故事的悲剧——冷漠即罪。
这本书虽只有四五万字,但隐含的信息却很多,正因如此,局外人才能称得上如此高的赞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