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以级部为单位,各年级出发时间、实践地点、返回时间,均不相同,但是,各个年级均组织有序。那么,回顾活动过程,为后续春(秋)季综合实践更好开展,又有没有问题需要注意,有没有哪些方面可待改进呢?
一定是有的,以下就分别复盘,并尝试重构。
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集体观念有待加强
本次春季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在周五。提前两周关注天气,预报为晴天。但是,周五早晨,出发之前,却飘了一阵细雨。在研学过程当中,也断断续续有雨丝拂过。气温降低,人体舒适度受到影响。于是,当天下午研学地点比较远的年级汇报级部领导同意后,比计划时间提前返校。返校以后,又进一步私自更改放学时间,在班级群里告知家长,可以提早接学生离校,致使放学时间也与计划出现不一致。
天气的阴冷,是客观不利因素。但是,放学的时间,已经以书面形式告知全体家长,则务必执行,不得擅自更改,特别是提前。在这一点上,看出我们的集体观念还有待加强。
(二)育人意识还要提升
各个年级的研学地点,都提前随研学方案一起分享给所有老师,为何?实则是为老师们提前了解,以便更加充分挖掘不同地点研学价值,放大研学效应,借助活动育人。
在场馆里面,学生不顾正在参观的游人,挤靠到玻璃前面,作为带队老师,该怎么办?是放任学生,置之不理,还是及时制止,并给与正确引导?
当学生刚到达研学地点,就嚷着肚子饿,要吃东西,怎么办?一方面,可以先满足孩子心愿,另一方面,调整在研学地点的活动安排。如果带高年级,一般可以与校内差不多时间吃午饭。但是,带一年级,则可以先吃再玩,玩后再吃,也就是说,高年级一次集中午餐,一年级可能需要两次,甚至三次集中用餐。在这一点上,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灵活调整,妥善安排,使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身体、精神都有收获。
还有,春(秋)季综合实践活动,究竟需不需要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服务?当我们把春(秋)季综合实践,当做一次研学,当做一次户外走访,让其承载其更多教育目的和意义,则我们的观点就会发生改变。从育人角度出发,春(秋)季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极好的“八礼四仪”教育契机,行走之礼、游览之礼、观赏之礼全部都可以在这里得到锻炼和展示,于是,恰好就成为我们校内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为此,我们应在活动之前对学生做出引导,提出要求。
反之,如果我们只是把春(秋)季综合实践看做一次外出放松,是带领学生换一个地方看看走走、吃吃喝喝,则自然就会非常欢迎家长志愿者参与服务,以分担管理压力。
从举行春(秋)季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初衷来看,显然这种认知有失偏颇。而,家长志愿者的参与,恰恰是对教育目标偏颇的推波助澜。相信,没有一位家长会在知晓综合实践活动意义之后还选择支持这样的做法。同样,相信,也不会有集体观念强的家长会鼓励不守规则的提前放学。
在这一次的春季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可能还存在其他问题,以上面两个较为明显,因此,不仅要面向老师提出,也要面向家长提出。以期围绕春(秋)季综合实践活动,在育人方面达成共识,切实形成全校、家校一盘棋的局面。
二、可以改进的方面
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自2015年9月开办以来,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按照要求,每个学期都会组织一次市内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于是,在活动当中,也积累了一些组织经验。截止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使用《研学手册》将活动延伸到活动之后,家庭之中。在返校之后,组织全体学生围绕研学活动分享心得与感悟,记录心情与影像。
那么,活动之前呢?
自然还有大量准备工作需要完成。除了学校从管理层面做出的方案设计与解读以外,还应有学科老师基于学科的思考与预设,还应有家长与孩子一起的午餐准备,等等。也就是说,活动之前,就需要我们所有人,包括老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对综合实践活动从育人角度形成更加科学的认识,做出更加正确的应答。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为此,校内的活动是教育,我们足够警惕和努力。校外的呢?也是教育,且是更加鲜活、更加真实的生活,有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元素,我们不能错过,也不容我们错过!再后面的综合实践活动,希望我们的家长们能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活动之前,与孩子共同准备当天午餐;活动之后,陪孩子梳理与记录活动美好。活动之中,则线上关注,把空间留给老师和学生。
在研学地点,看到家长,有理解,有感动,也有心疼,所以,在这次春季综合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赶紧把活动承载的意义讲给大家听,以便所有人都更有集体观念,更有育人意识,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育人的契机,成果的检验。唯此,综合实践活动,才是教育的组成,师生的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