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聊斋志异 >卷八 三朝元老

聊斋志异 >卷八 三朝元老

作者: 一米阳光的休闲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4-01-21 08:33 被阅读0次

【原文】

某中堂,故明相也。曾降流寇,世论非之。老归林下,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一联云:“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不知何时所悬。怪之,不解其义。或测之云:“首句隐亡八,次句隐无耻也。”

洪经略南征,凯旋。至金陵,醮荐阵亡将士。有旧门人谒见,拜已,即呈文艺。洪久厌文事,辞以昏眊。其人云:“但烦坐听,容某颂达上闻。”遂探袖出文,抗声朗读,乃故明思宗御制祭洪辽阳死难文也。读毕,大哭而去。

【翻译】

某中堂是前明朝的宰相。曾经投降过流寇,世人都议论贬斥他。他告老还乡后,建筑的祠堂落成时,派几个人在里面值宿。天亮时,看见堂上悬挂着一个匾额,写着“三朝元老”。对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不知是什么时候挂上去的。人们很奇怪,不知是什么意思。有人推测说:“首句隐含着亡八之意,次句隐含着无耻之意。”

洪承畴经略南征后凯旋。到了金陵,祭奠阵亡的将士。这时有原来的部下前来谒见,拜见以后,呈上文章。洪承畴很久以来就讨厌文章之事,推辞说老眼昏花,不愿阅读。门人说:“请您坐下听就行,容我诵读给您听。”于是从袖中取出文章,大声朗读,原来是明崇祯皇帝听到洪承畴与清兵大战松山以死殉国的消息后所写的祭文。读完以后,大哭而去。

【点评】

蒲松龄生于明清鼎革之际,童年时对于动乱虽有着惨痛的经历,但写作《聊斋志异》时清朝的统治已经稳定。他大概没有顾炎武所谓亡国和亡天下的意识,明朝的灭亡对于他而言只是一种记忆。本篇对于洪承畴的痛斥,谈不上民族立场,只是站在传统道德上的批判。从记录前朝逸闻和故典的意义上,本篇与《男生子》、《黄将军》等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把些兴亡旧事,付之风月闲谈”。

相关文章

  • 舌尖上的《聊斋志异 猪婆龙》

    1 《聊斋志异 猪婆龙》在青柯亭版是放在第二卷第4篇。 据说原稿分八卷,猪婆龙在第一卷的最后,与卷二中第24篇的“...

  • 《聊斋志异》笔记10

    《三朝元老》篇 横批:三朝元老 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 (亡八) 下联:孝弟忠信礼义廉 (无耻) 《局诈》篇 “道士...

  • “聊斋”世界里的“元宵节”都发生了什么?

    好不容易丢了的《聊斋志异》第一卷终于找到了。心情是无比激动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四卷本《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是...

  • 画皮读后感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画皮》为《聊斋志异》第一卷40回,是一部描述写人与鬼之间的故事。《...

  • 《聊斋志异》短篇集 一四六 三朝元老

    蒲松龄 原著 某中堂,原为明朝宰相。曾经降过流寇,世论丑恶。告老归隐乡野,奉祖祠堂建成,几个人值宿在那。天...

  • 《白话聊斋》卷二 目录

    相对卷一,《聊斋志异》中卷二的篇幅都要更长。 故事也讲得更细,情节更生动,人物也更加让人感动。 在聊斋中,虽然充斥...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四 二十六 原文 雍正甲寅,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来游西湖。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堵。余年十九,犹及仰瞻风采...

  • 硬读《随园诗话》(136)

    卷四(一二)雍正甲寅,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来游西湖。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堵。余年十九,犹及仰瞻风采。先生仙风道骨...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二百五十一

    卷四 人所难言,我易言之 二十六、文简谈画 【原文】雍正甲寅,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来游西湖。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

  • 卷八

    作者:张华 史补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之。 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 左彻亦仙去也。 尧之二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斋志异 >卷八 三朝元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vt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