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蒲松龄和他的朋友们
舌尖上的《聊斋志异 猪婆龙》

舌尖上的《聊斋志异 猪婆龙》

作者: 觉史氏 | 来源:发表于2018-03-31 21:57 被阅读7次

1

《聊斋志异 猪婆龙》在青柯亭版是放在第二卷第4篇。

据说原稿分八卷,猪婆龙在第一卷的最后,与卷二中第24篇的“猪婆龙”重复,以致蒲松龄在后一篇的“猪婆龙”首尾画上勾销符号,并写上一个“重”字。

青柯亭版第一卷含《鹰虎神》有42篇,第二卷39篇,24落在合理区间内,如此可以推想青柯亭与原稿的排篇顺序可能大致相同,也许就是蒲松龄自己排的。

我要更正此前青柯亭版是赵起杲选编的说法。

相距不远的两卷会有重复篇章,在聊斋篇章之间没有内容上的联系,则说明蒲松龄有可能是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排列的,写好一些,看看字数差不多了,就集成一册。

聊斋写作的时间跨度很长,不是全部写好了才对外发布,一些短小篇幅,蒲松龄很有可能COPY了几份发给若干VIP,则回收后整理成册。

同一篇归还有先后,蒲松龄先后收到《猪婆龙》的手稿,第一份放在了第一卷,然后忙于后续写作,过一段时间收到第二份后,又放入了第二卷。

通篇整理时才发现有重复,于是删除了第二份。

2

猪婆龙的故事性并不强,大致分三段,或者说三句话。

第一句介绍猪婆龙。猪婆龙即扬子鳄,鳄如其名,生活在扬子江流域,它曾在更广泛的范围生存,比如山东,不过,那至少是8000万年以前的事儿了。

蒲松龄的读者生活在山东,蒲松龄最远到过宝应,到清初的山东或苏北,除了化石,他们是都没机会见过猪婆龙的。所以蒲松龄觉得有必要先说明一下。

第三句讲了一个类似《大白鲨》的恐怖故事。

第二句是本文重点,讲如何吃鳄鱼。中国人是吃货的民族。聊斋里正常的吃桃吃梨不算,变态的有吃蛇、吃屎、吃石头,也吃鳄鱼。

3

第二句原文:“或猎得之,则货其肉于陈、柯。此二姓皆友谅之裔,世食婆龙肉,他族不敢食也。”

何以猪婆龙只有陈、柯二姓能吃?

陈友谅出身渔民,敢反元,自立为帝,估计胆大包天,以前经常捕捉鳄鱼,鳄鱼陈迪。

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演绎了一段元末版赤壁大战,陈中箭身亡。

其子陈理降,1372年,朱元璋将其打发到了高丽,时,陈理大约二十一。1408年,陈理死于朝鲜,享年57,按古人的条件,勉强及格,不算短寿。

陈理死后,朝鲜李朝给了50石米豆,100卷纸,出了一口棺材。

清制1石 = 2斛,1斛 = 5斗,1斗 = 10升,约现在的60公斤。

也就是说李朝给了3000公斤大米和杂粮,全部按便宜的大米算,一万元上下。

如今陈据说是朝鲜半岛的大姓,很多人自认为陈友谅后裔。

陈理是陈友谅的次子。陈友谅的长子陈善儿在战场被擒,落在老朱手里,估计此后非死即亡,反正现在过去六百多年了,我说的肯定没错。

从陈理的年龄上推,陈善儿也许有后代,所以中国的陈姓中可能有陈友谅的后裔。

朱元璋也流放了陈友谅父亲和兄弟到滁州,他们也有后裔在中国。

4

柯姓又如何成为陈友谅后裔的呢?

最早见于明代文学理论家王世贞的《居易录》,说根据一本《柯陈氏谱》传说陈理跑到了四川,改姓,于是有了柯陈是也。《四库全书总目》对王世贞的史学定评是:“皆能辨析精核,有裨考证”,不过,关于柯陈,王世贞明显想多了。

读聊斋,查史料,尽信家谱,不如无谱。家谱这东西极不靠谱。

王世贞开了个头,于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谈迁在《枣林杂姐》一书中记载:“酒阳柯氏、马氏,陈友谅遗裔也。”他倒是没说陈理的事儿,但他也没说史料来源,估计是从王世贞那里转手的,因为王世贞在明末实在是名气太大了,独霸文坛二十年,于是谈迁想王世贞也许在陈理的事情上没弄对,总不会全错了。

实际上王世贞根本就是随意胡说,那本族谱他没见过,也是听人说。

比蒲松龄晚的后代历史学著作,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都在反复加固细化这个不存在的证据。

然后,就有好玩的东西出现了。

互联网上流行的说法是:“顺治四年,湖广总督柯永盛给顺治的奏折里称陈友谅遗孽有兴国土贼柯抱冲者......云云”

既然都进了奏折,这下坐实了柯陈之说吧。

且慢,湖广总督柯永盛是个什么鬼?

清顺治二年年底,设立湖广四川总督,首任为罗绣锦;顺治四年年底,分设湖广总督和四川总督,四川总督一直未任,是个空衔,罗绣锦一直担任到顺治八年,由张长庚接替。

查顺治清实录,有:“湖广总兵官柯永盛奏报、兴国州等处寨寇悉平、下兵部察叙。初陈友谅遗孽。分为柯陈二姓。盘踞江西武宁。湖广兴国。而居兴国者、尤蕃衍黠悍。迄明之世、为患将三百年。有柯抱冲者、与何腾蛟结连。自立为王。以其党陈珩玉为帅。倚山结寨。焚劫郡县。攻陷兴国州。杀武昌同知张梦白。”

原来把湖广提督误为湖广总督。

柯永盛官至大清军区司令,参与长江以南的战事,主要“功绩”是赣州大屠杀的刽子手之二,然后跑到五台山重修了个佛舍利塔。

他向皇帝汇报的柯抱冲则是一位反清的民族英雄。

为了撇清自己与同姓土贼的关系,柯永盛采用了兴国当地流行的说法,将柯姓进一步确认为陈友谅“遗孽”;同时,反贼来头越大,则自己武功越高。

5

这种撇清看似拙劣,其实是打预防针,柯永盛活到了康熙十四年,死时是太子少保山西提督三等阿达哈哈番,不傻。

柯在胶东时,曾擒获另一个不知是反清还是反明的反贼郭尔标,解了即墨的围困。

这件事儿,后来康熙的反腐打手郭琇曾提过。

郭琇的政敌诬陷他是郭尔标的儿子,以此来反制和报复。

康熙是出了名的反复无常,屡屡过河拆桥,逼得郭琇上疏自辩,撇清与郭尔标的关系。

郭琇也曾在聊斋里友情出演,他的故事到时再讲。

6

结论:《猪婆龙》里提到的陈姓有可能是陈友谅后裔,柯姓是陈友谅后裔大概率只是阳新县、武宁县一带的民间传说,不一定是真的。

只是这个传说被普遍认为是真的,而且这个传说后来很普遍。

7

让我们再说说龙吧。

猪婆龙沾到了龙字,就会与帝王气运相联系。可惜不是真龙,而是鼉。关于它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和朱元璋相关,也不太好。

明人田艺蘅 《留青日札 晏公庙》:“太祖(朱元璋)渡江取张士诚 ......猪婆龙攻崩江岸,神復化为老渔翁,示以杀鼉之法。问何人,又曰晏姓也。”

朱元璋真是沾不得。

遇到真龙,猪婆龙不是被吃就是被杀。

8

我说吃扬子鳄是变态没错的。

扬子鳄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也是最温驯的鳄鱼,濒危动物,一级保护动物,不能吃,犯法。

猎捕、收购、运输、贩卖都入罪。

相关文章

  • 舌尖上的《聊斋志异 猪婆龙》

    1 《聊斋志异 猪婆龙》在青柯亭版是放在第二卷第4篇。 据说原稿分八卷,猪婆龙在第一卷的最后,与卷二中第24篇的“...

  • 聊聊斋,谈固着之《猪婆龙》

    聊聊斋,谈固着之《猪婆龙》 ——精神分析角度下的《聊斋志异》 原文 猪婆龙猪婆龙,产于西江。形似龙而短,能横飞,常...

  • 《聊斋志异》短篇集三十三 猪婆龙

    蒲松龄 原著 猪婆龙,产于西江,身形似龙而短小,能横飞;常出没沿江岸畔扑食鹅鸭。有人猎得它,则货卖龙肉于陈...

  •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爱

    有人说,食物是有灵魂的,而赋予食物灵魂的,是做这些食物的人。 记得刚来学校时,我每天都要跟Z君炫耀学校的伙食,每天...

  •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人生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说起来渊源颇深。从第一季起,就特别喜欢这部纪录片。到第二季的时候,一边看着,儿子在肚...

  • 舌尖上的美食 舌尖上的淮安(一)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坐落于古淮河与...

  • 舌尖上的美食 舌尖上的淮安(二)

    第一篇文章,介绍了淮安的五种美食,但我自己却让我能感觉的意犹未尽,淮安的美食岂止五种,因此我决定再介绍一些我们淮安...

  • 无情即无味,至味在人间

    知道陈晓卿,还得归功于《舌尖上的中国》,因为他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制片人,为了延续舌尖上的那份感...

  • 舌尖上的西安(上)

    作为陕西小吃的“总代表”,我要来夸一夸这个羊肉泡。工艺复杂,烹制精细,肉烂汤浓,营养丰富,暖胃耐饥。馍的嚼劲,秘制...

  • 乡味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以后,人们就对自己家乡的美味起了关注。一时间,“舌尖上的四川”“舌尖上的广州”层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聊斋志异 猪婆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pn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