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没有这些情况:
吃饭没有规矩,待人缺乏礼貌,说话粗鲁,可能还会喜欢打人……
你一直觉得这都是小毛病,但直到别人跟你告状了,或者说你孩子不好了,你可能才会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变得有点严重了,但是这时候你会发现说教、打骂都已经行不通了,孩子的习惯很难调整了。
其实孩子的习惯都不是一日养成的,在你一遍遍斥责孩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的这些不好的品质和行为到底是从何处学来的?又是何时养成的?
如果你细细回忆的话,可能就会发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比如两三岁大时,他就开始有这样的不好行为了,思及原因也许他是模仿身边人的行为,也可能是模仿电视里的人物,不过那时的你只是觉得孩子的行为好玩有趣,或者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改变了,所以当时并没有及时制止引导。
然而你们忽视了,这时候的孩子正处于模仿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不明白自己和别人的差异,他们只能通过模仿,在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体验中获得愉悦感、力量感,从而确认“我是谁”。
孩子天生就有模仿的能力,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模仿,刚开始,他会模仿大人的表情,比如吐舌头、微笑,等到4个多月时会模仿大人的发音、语言,1岁多开始模仿动作,到2-3岁时就能模仿大人的行为、生活方式等。
在0-3岁这个阶段,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孩子没有能力辨别是非,不清楚别人行为的好坏,只是一味的模仿,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做什么,所以如果孩子模仿了别人不好的行为,家长们却没有及时地正确引导,那不仅会让孩子形成不好的性格习惯,还会导致孩子无法正确认识自我。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存在那些让你头疼、改不掉的坏习惯,可能就是在孩子模仿敏感期时,你没有及时注意孩子的行为,在某些事情或者行为上给孩子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或者是没有及时矫正孩子的错误模仿,纵容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如果孩子的不良习惯已经养成,那么你首先要意识到这并不是孩子的错,越是打骂,孩子越是委屈、反感
你要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一些正向的信念,同时施加一些奖励机制,这样才更容易激励孩子去调整自己。
而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模仿敏感期,那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并且多注意孩子的行为。
如果看到孩子有了一些不好的动作,可以先了解孩子做出这些行为的原因,再给予正确的引导。
比如孩子会打人,可能是他看到动画片里喜欢的人物会用一些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这时候你就可以告诉孩子:
动画片里的角色被打不会疼,但是现实的人被打是会疼的。你这样打别人,别人只会害怕你讨厌你,就不会想跟你玩了。
有必要的话可以也可以轻轻打打孩子的小手,让他体验一下被打的感觉,让他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孩子也能更深刻地真正理解自己的行为,并且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本文由【柠檬心理课堂】原创。
不管是情感还是生活上的难题都令人烦恼。
任何问题或烦恼,si柠檬一直都会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