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观察一个人最直观的方式,我国素来便有“先敬衣裳后敬人”的传统。经过几千年的变迁,从宽袍大袖变为窄裙短裳,衣不左衽,束发戴冠。中间也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草原民族入主中原,满清入关剃发易服,这都是历史的发展潮流:物竞天择,强者生存。励精图治才可立足,骄奢淫逸就要灭亡。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有意思的王朝,作为最后一个汉族王朝,近年来有一种声音,即“涯山之后,已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其实这算是一种较狭隘的民族观。我主要想从明朝的服饰来着眼于这个王朝。
明朝衣冠作为汉服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以往的特点。现代人所推崇汉服,这是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民族自豪感。明代衣冠制度始定于洪武年间。明初律法森严,穿错衣服是大罪,贪腐更是大罪,加之明太祖是个出名的工作狂,废宰相后,大权独揽,帝国呈现出昂然向上之姿。在今天所流传下来的明太祖的画像里可以看出,明太祖并非是民间所传的猪腰子脸。太祖所穿常服,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束带。衣上所绣龙纹,隐隐可见。细看,龙爪锋利,龙须飘然。前胸,后背及两肩各用金线盘织龙纹。皇帝的常服也称为龙袍,使用范围广。开国之初,百废待兴,龙的姿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朝的兴起。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明朝皇帝穿着冕服的画像,倒是我们的藩属之国朝鲜,留存了一些朝鲜国王着冕服的画像。冕服的构成和穿着较为复杂,冕的尺寸在《明集礼》里有定规,帝王十二旒,太子亲王九旒,郡王七旒。但朝鲜依附中国,虽郡王衔,却赐四团龙补服,戴九旒。明朝衣冠对朝鲜的影响极大,这也就是这些年国内有一种声音:我们的电视屏幕上所演的关于明朝的电视剧,里面的服饰抄袭韩服。到底谁是正统,不言而喻。明朝衣冠传入朝鲜,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明亡之后,朝鲜仍然在某些场合使用崇祯年号,表面对清朝称臣,骨子里还是有种不甘心。自称小中华。
我们对明朝衣冠乃至对过往朝代衣冠较大的误区是:皇帝天天都穿黄灿灿的龙袍。在《明会典》里,对皇帝的穿衣有严格的规定,什么时节穿什么。这点在清朝的历史记录里也有详细的印证。明前期,帝王画像里,皇帝戴乌纱翼善冠,多为四团龙常服。自英宗开始,开始变为十二团龙袍。画像里也开始出现了加二龙戏珠的翼善冠。定陵曾出土金丝翼善冠,充分展现了明朝工艺的发达,但金丝翼善冠的用途还存在争议,有人说是明器(陪葬器),有人说是神宗的日常衣物。总之,在电视剧里看到皇帝一直穿黄灿灿的龙袍,戴黄灿灿的翼善冠,就是错的。这一点在《徐显卿宦迹图》里有很好的验证。画里描述了万历年间的事情,从整幅画里可以看出,万历皇帝在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有时是直身,有时是青袍。
守成之君的资质不足,也导致了服饰的一些变化。市民阶层的兴起,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出现服饰上的越位,飞鱼服,斗牛服和蟒袍的赏赐日益泛滥,从官员到平民,服色的乱用现象很多,这在明朝很多笔记里都有记载。孔子说:微管仲,吾将被发左衽矣。可见,传统汉服,都是右衽。在现存的一些画像里,普通或是有品级的诰命夫人,衣服出现了左衽,这是正常的现象。明朝衣冠,一言难以言尽。这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也是对过去的一种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