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余老师列举了四个创意设计,真是太厉害了。
创意设计一
整体把握,片段精读。
(一)文意理解(整体把握)
1.分别自读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分别从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读者简介的角度说“最后一课”。
从不同角度概说课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超出了单纯的课文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有点迁移运用的味道。
3.多角度概括要点
按时间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根据小说要素的知识概括课文情节。
根据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小弗朗士“最后一课”的经历。
根据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概括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说和做。
突现课文重点内容概括上课和下课。
按课文顺序介绍这篇小说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这里对课文的把握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是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
(二)片段欣赏
1.读一至六段,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注意场景描写。(故事背景)
2.读十七至二十段,赏析韩麦尔先生的“演讲”。 (理解故事主题的深度)
3.读二十四至二十九段,这部分描写好在哪里?(理解人物欣赏美点)
选点精读,既针对文章精彩内容,又紧扣小说要素,不可谓不不精当。
阅读教学,由篇到段到句,倒是不错的思路。王君老师《看云识天气》,刘恩樵老师《苏州园林》都用了看篇--看段--看句的思路。
教学创意二
1.说说课文中的“我”
(文章线索)
2.说说课文中的“我的教室”
(场景设置)
3.说说“我的老师”
(作品视角)
这个教学创意围绕小说知识选择角度读课文。余老师总是非常重视语文知识,并且非常善于发现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他的课堂,充满了语文味。
教学创意三
突出对“韩麦尔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分析与讨论。组织讨论三种了解。
1.韩麦尔先生是个普通的人。
2.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3.韩麦尔先生是个爱国者。
教学创意四
第一节课:在课文中体味故事发生的宏大背景,在课文中感受故事发生的微小场景。
第二节课:在课文中关注故事之中的平凡人物,在课文中领会故事表达的崇高主题。
这个教学创意的对比很有意思,这种趣味活动应该比较能够吸引学生。有时候,有意思的活动确实非常重要,课堂有趣,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自己在这方面不够重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