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25|《最后一课》

《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25|《最后一课》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3-02-04 22:26 被阅读0次

    这里余老师列举了四个创意设计,真是太厉害了。

    创意设计一

  整体把握,片段精读。

  (一)文意理解(整体把握)

    1.分别自读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分别从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读者简介的角度说“最后一课”。

    从不同角度概说课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超出了单纯的课文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有点迁移运用的味道。

    3.多角度概括要点

    按时间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根据小说要素的知识概括课文情节。

    根据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小弗朗士“最后一课”的经历。

    根据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概括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说和做。

    突现课文重点内容概括上课和下课。

    按课文顺序介绍这篇小说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这里对课文的把握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是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

    (二)片段欣赏

    1.读一至六段,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注意场景描写。(故事背景)

    2.读十七至二十段,赏析韩麦尔先生的“演讲”。 (理解故事主题的深度)

    3.读二十四至二十九段,这部分描写好在哪里?(理解人物欣赏美点)

    选点精读,既针对文章精彩内容,又紧扣小说要素,不可谓不不精当。

    阅读教学,由篇到段到句,倒是不错的思路。王君老师《看云识天气》,刘恩樵老师《苏州园林》都用了看篇--看段--看句的思路。

    教学创意二

  1.说说课文中的“我”

(文章线索)

    2.说说课文中的“我的教室”

(场景设置)

    3.说说“我的老师”

    (作品视角)

    这个教学创意围绕小说知识选择角度读课文。余老师总是非常重视语文知识,并且非常善于发现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他的课堂,充满了语文味。

    教学创意三

    突出对“韩麦尔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分析与讨论。组织讨论三种了解。

    1.韩麦尔先生是个普通的人。

    2.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3.韩麦尔先生是个爱国者。

    教学创意四

    第一节课:在课文中体味故事发生的宏大背景,在课文中感受故事发生的微小场景。

    第二节课:在课文中关注故事之中的平凡人物,在课文中领会故事表达的崇高主题。

    这个教学创意的对比很有意思,这种趣味活动应该比较能够吸引学生。有时候,有意思的活动确实非常重要,课堂有趣,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自己在这方面不够重视。

相关文章

  •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2)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1) 《沙之书》 1.浅浅地教语文,教字,教词,...

  • 这样教语文

    今天学习第四单元课文,我先让孩子们学习了单元导读!明白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任务!画出关键句子!开始学习第13课钓鱼的...

  • 最后一课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本学年已经接近尾声了。我所教的三年级语文就剩下最后一课了。最后一课是剧本《东郭先生和狼》,同...

  • 《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选摘

    《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一 1.丁约斋老师怎样教语文的呢?一是赏识学生,二是启发点拨,教给方法。 2.教语文和学语文...

  •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9)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8) 山水永嘉,飞翔语文 ——校本教材写作课堂...

  • 怎样教语文(转载)

    学生唐楚玥高考语文146分! 华师一“最牛语文教师”范莉这样教语文 新 新闻资讯 07-25 华师一附中首届教学节...

  • 理解“规定”的合理性 ——《小学数学这样教》读书笔

    理解“规定”的合理性 ——《小学数学这样教》读书笔记4 《小学数学这样教》读书笔记2...

  • 《紫藤萝瀑布》说课

    一、一个人的同课异构,一课三备。先确定教什么 ,再思考怎么教。殊途同归,最后都是让核心素养落地,将语文学科素养与这...

  • 我会这样教语文

    接下来我会怎么做呢? 首先:依然和学生建立一种超越师生,类似亲人的关系。就像我离开几天,回来的当天晚上,上课前,他...

  • 我这样教语文

    教语文二十载有余,我一直在边教边学,边学边教的路上摸爬滚打,且行且思,且悟且进,不懈前行。 语文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25|《最后一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ca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