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体育网报道:7月3日对比利时的八分之一决赛中,日本在2-0领先后惨遭比利时逆转,失去了创造历史机会。在现场观战的日本球迷也跟随球队一起,经历了狂喜后的心碎时分。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球迷仍不忘清理赛场。他们也受到了比利时媒体的赞扬。比利时《最新消息报》的记者写道:“虽然经受了在最后时刻被绝杀的痛苦,日本球迷仍在球场中多呆了一会儿,清理他们的垃圾。真是优秀的风度。”
本届世界杯关于日本球迷在观赛后主动清理座位的报道不绝于耳。难得的是,在日本队遭遇绝杀被淘汰后,心碎不已的日本球迷并没有因此而情绪失控,他们一如既往坚守了谦和有礼、爱护环境的行为。
日本人爱卫生是有名的,我去日本旅游时,走过每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完全看不到一点垃圾,整洁得如同没人居住。在日本,垃圾分类投放,垃圾桶都有好几种,我在商场喝完一瓶水,竟然找不到扔瓶子的地方,多亏一个营业员接过我的空瓶,帮我处理了。扔垃圾的行为完全不存在,在东京的很多大街上看不到垃圾桶,因为他们习惯将垃圾装包里带回家。爱卫生的背后,体现了日本人讲规矩、守规矩的品质。在日本,看不到一拥而上的场面,凡事都会排队,在购物时哪怕只有两个人也要排队。即便是在地震后日本人也要排队,就像下面这样。
这个国家的地震频次是全世界最多的,他们却时刻保持纪律性。发生地震时有秩序地撤离,地震发生后又排队领取水和食物。没有拥挤,没有哄抢。在灾难时也能显示其本性。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企业、一只军队、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纪律性。毛泽东就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正因为日本人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在二战投降后,从零开始,齐心协力,创造了经济奇迹。仅从足球说起,日本人身体条件并不占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足球队还不如中国。但是他们真正做到了从娃娃抓起,在日本的中学培养足球苗子,并创办了日本职业足球联赛,让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在实战中成长,并派出大量球员远赴欧洲,到各大俱乐部锻炼,如三浦之良、中田英寿等。日本足球逐步在亚洲展露头角,远远把中国队抛在后面。日本女足,更是一鸣惊人,勇夺世界冠军。其原因不仅仅是日本女足队员战斗力顽强、水平高,背后的组织、协调、支持也立了大功。
日本人的高素质从哪里来?有的人说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我们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这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是,最关键的应该是日本人深入骨髓的危机感,一个岛国,人口密度远超中国,资源匮乏,而且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洲板块之间,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火山爆发层出不穷。这样的国度,充满了危机,也激起了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和无穷斗志,不努力就可能灭亡。中国有句古语:至之死地而后生。日本人不需要至之死地,他们一直在那里。所以他们更努力,伴随日本经济起飞产生的的一个词语:过劳死。就是他们努力的写照。
另一方面,日本人崇拜强者。1854年,美国海军少将佩里率领舰队打开了日本国门,强迫日本接受不平等条约。佩里将军用巨大的黑船和利炮震撼了风雨飘摇、闭关锁国的幕府,也正是佩里敲响了日本“亡国灭种”的警钟。
日本痛定思痛;大刀阔斧的进行政治改革,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来,大量吸收、学习欧美工业文明的经验和社会文化。在短时间内,日本由贫穷保守的封建制国家一举跻身当时的世界列强。对于这位西方侵略者,日本人不仅在横须贺市建立了一座佩里公园,还在当年美国黑船登陆的地方,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培理上陆纪念碑”。这就是日本人对强者的态度,也是他们对外开放的心态,具备了“知耻近乎勇”的觉悟,以及“知耻”后励精图治、积极向上的精神。先天的不足反而成了后天奋斗的原动力,这恐怕就是上天在关上日本人的一扇门后,又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