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课2:好故事可以收服人心
书摘记录
许荣哲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80068/281d1e06ef6cf306.jpeg)
狭义的故事营销,是“说故事,卖东西”,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至于广义的故事营销,则是“切人性,达目的”,这一点更重要!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黑头巾
腓特烈大帝的马铃薯、凯末尔的头巾,这两个商业广告的原型,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美化自己和抹黑对手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变事物的认知价值,认知价值一旦改变,人们的行为就会跟着改变。
所谓广告(营销),其实就是改变“认知”的价值。差别只在于美化得漂不漂亮,抹黑得够不够力道。
融入故事的广告,让广告看起来不像广告,而像一支短一点的电影,我们称之为“微电影”。
微电影是目前最常见的营销模式之一,说穿了,它就是广告,只是带有浓浓的故事性。
故事不能只是好故事,既然它是为广告服务的,那就必须把“有效的广告”摆在第一顺位,而不是以“说一个好故事”为第一优先。
什么是“操控人心”?让我们先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所谓“操控人心”就是“让人‘不思考’,就说‘是,好,没问题,我通通照办’”的能力。
高潮是低潮的邻居
没错,“反差”能够简单而有效地撩拨观众情绪,所以经常出现在戏剧节目里。不管电影、电视,还是小说,高潮的地方,有非常惊人的比例,是利用“反差”创造出来的。
把简单的东西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所以如果你能把“反差”练到极致,那就代表你学会了“操控人心”的绝招。
“红葫芦”自我束缚机制
人类有一种奇妙的心理机制,那就是一旦做出选择,就会被自己的选择牢牢捆绑住。我习惯称这种心理机制叫“红葫芦”机制。这个名字是从《西游记》的“孙悟空三戏金银角大王”来的。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人们一旦下了注,或者选择说出了口,或者公开做了承诺,就会自动切换成“自欺欺人”的模式,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好意思反悔,只能硬着头皮吞下来
让人震撼的故事可以这样说:把一件遥远不相干的事,往身边拉,一直拉,一直拉,直到它变成自己的事为止。
读完一本书,我的唯一感受就是,一定要懂一点人性的弱点,要了解人性,通晓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