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时代的大背景下,任何明星的出现都难免带有泛娱乐的色彩,学者、学术在迎合大众欣赏口味的同时,也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自己的气节。如此,学术便会常常与噱头和包袱为伍,在此基础上的演讲也成了哗众取宠的表演。
易中天就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热点,他从一个学者,变成了广为人知的明星。一开始他专注于《品三国》的研究,可是上了《百家讲坛》之后,就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变得通俗化,表面看似更利于传播,但实际上传播的是他个人的风趣和幽默事迹,而不是真正深刻而严肃的学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员李治亭就曾说,易中天品三国是“时尚历史”,用时髦语言掺进历史事实,趣味低俗。易中天曾坦言“大名大利远比冷清的书房有大的多的吸引力倒是真的”,作为学者,如果因此连其做学问的本心都忘了,那请问他所传播的内容又会有几分用心呢?我们要知道,学术需通过规范严谨 非功利方式普及 而明星化使学者以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卖点,是以娱乐性和利益驱动为核心的方式,而在这种商业化运作的推动下,一种学术不占核心位置的普及真的有意义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