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五十本专业书挑战计划斩笔·每日500字
【斩笔·小暑】对“一带一路”的新认识

【斩笔·小暑】对“一带一路”的新认识

作者: 森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7-20 23:54 被阅读111次

    对“一带一路”的新认识

    读《“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从愿景到行动(2016)》

    自从“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各方对其的理解与认识一直在不断提升,但争议和疑虑也一直存在。比如“一带一路”是不是中国经济战略的扩张,是不是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扩大,是不是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是不是别的民族的噩梦。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好事,说明“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已经引起了各方广泛的关注和思考甚至是警觉。同时问题的妥善解决既能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能指明我们内部的工作方法和方向。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事情,也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需要在践行中不断的摸索和宣讲,需要用语言让各方去明了,用行动让各方去信服。

    带着学习的目的,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指导工作,我认真学习了《“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从愿景到行动(2016)》。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和传媒四个方面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讨论。第一篇文章,即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赵磊教授写的《“一带一路”的文化经济学》中,认为“一带一路”是对传统理念的超越,这种超越不单单是对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存在“中原中心主义”的超越,更是对世界传统“中信—边缘秩序”的超越,是具有鲜明中国理念标示的全球公共产品,致力于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贡献度,用实际行动改变“崛起大国必将挑战现存霸权”的国际关系霸权兴衰逻辑,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各国发展的独特性。在另一篇薛力教授的文章中也指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将因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更加突显,因为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意味着大笔的对内对外投资,还意味着中国改变了数千年来的天下治理模式,尝试以和平方式掀起“中国涟漪”。中国传统的以“韬光养晦”为特色的外交势必要大规模转型,以满足“有所作为”乃至“奋发有为”的现实需求。两人的观点貌似矛盾,但仔细想象又非常默契。

    同时赵教授的文章中提出有几点普遍存在的错误认知需要纠正,一是要慎用“桥头堡”等进攻色彩浓厚的词汇,避免外方产生不必要的抵触心理;二是“过剩产能”的表达是不准确的,可以用“优势产能”、“富余产能”(个人窃以为这个词也有问题)以及“产能合作”等词汇代替;三是“沿线64个国家”的表述不准确,这种表述会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摒除在外,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因此应该是“65+”的概念,同时“丝绸之路”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表述也是不准确的;四是不要强调“资源、能源合作”的优先性和目的性。赵教授一共提出了10个需要纠正的错误认识,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上面列举的四项,这也是我原来的观念,隐隐觉得哪里有问题,但还说不清楚。

    这本书读罢,最大的收获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从多个角度对“一带一路”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梳理自己以前一些模糊或是不正确的认识。第二是对“一带一路”问题的研究方式和研究对象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增强了自我研究和学习的能力。第三是对中国的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乃至于在中国国际化战略中的作用和影响有了全新的理解,“文化是行走的经济,经济是可持续的美好,美好是认真的态度,态度是由内而外的文化”。

    “一带一路”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和学习更是如此。学习,永远在路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东言立:学到了
        感觉在时代的洪流中,自己的努力固然重要,不过选对方向有时候远比努力更加重要

      本文标题:【斩笔·小暑】对“一带一路”的新认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hs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