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大学,读什么-读《上帝掷骰子吗》

读大学,读什么-读《上帝掷骰子吗》

作者: 庄若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23:14 被阅读0次

     01

    读完《上帝掷骰子》的时候,正是高考结束的时候。

    每年高考后总会有2个终极问题从身边的亲朋好友中传来:选哪个学校?选什么专业?做为过来人的我,一边用“没有做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敷衍着,一边在内心深处发出灵魂的呼喊“不要学物理!不要学物理!不要学物理!”

    我就读于一所全国排名TOP20的非著名大学,是物理学一个子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曾经是全家的光荣,是全村高考最高分的象征,而如今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互联网行业流水线操作员,做了7年底层打杂工作。未来还有几年的打杂生涯,取决于公司在什么时候淘汰我。如今的我,已然变成了村民口中“那个谁家的孩子,研究生毕业,现在混得也不咋样啊”。

    我很想把锅都甩给那个可恶的物理专业。

    02

    几千年来,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大哥,物理学都沿着一条向上的斜线发展。以数学为基础,力学和热学不断的发展,不断的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直到17世纪末,牛顿提出的力学三大定律,将经典物理带到了巅峰。完美的数学公式和现实的验证,让人们相信世界是因果的。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给你一个足够长杠杆,你可以撬动地球;坐在苹果树下苦等,苹果一定会砸到你的头上。当你不爽的跟领导拍桌子的时候,你的手一定会很疼(当然,随后看到解雇信时心也会很疼)。

    03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生活都很简单。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完成作业,平时大量练习,考试必得高分。按着这样的学习定律,我从普通小学考入全镇最好的初中,之后又进入全市最好的高中,到了高三又进入全校最好的班级,直到高考以全省TOP300的成绩考入一所双一流大学。十二年的学生生涯,完美的遵循着因果律:一份付出,一份回报。

    04

    《创世纪》里,神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有光!”,然而光是什么,物理学到现在都无法给出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答案。1704年,牛顿出版了一本辉煌的巨著《光学》,在书里,他用自己的实验和理论证明了一件事情:光是一种粒子(我们就把光当成是一个个看不见的小球组成的吧)。光的粒子说很好的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色散等现象,而且光如果是一种粒子,那么就要遵循力学三大定律。看起来,因果论将继续统治科学。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早期,物理学最会耍杂技的人托马斯·杨,做出了一个让牛顿很生气的实验“光的双缝干涉”,这也是一个让人很恐怖的实验,就好像在两个安检门前站着一支男女各半的队伍,通过安检门之后,所有的男人都消失了。粒子说无解释双缝干涉,只有波才会有这样的特征。这就相当于通过安检门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没有关系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有爱有仇恨,相爱的人组成了家庭,相恨的人杀死了对方,一切都发生在穿过安检门的那一刻。

    后来物理学姐弟恋代言人,电学巨匠麦克斯韦站到了物理学的台前,他提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不仅完美的解释了电磁学,同时将光的波动性也很好的涵盖其中。因果律继续有效。

    但是波动说并不能解释光电效应,也就是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且和频率有关和强度无关(就好像你对着老板拍桌子,拍一下桌子手疼一下,不拍桌子的时候手不疼,手有多疼取决于你工作了几年,和你用多大力气拍完全没关系)。1905年,物理学天王爱因斯坦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在爱老师看来,光又变成了粒子。

    此时,整个物理学界已经分裂成了两帮,一帮人支持粒子说,一帮人支持波动说。在解释光的这条道路上,整个物理学界都零乱了。

    05

    进入大学后的我也很零乱。一开始,我延续着此前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按时自习,虽然考试成绩都还不错,可当我想到毕业后找工作的事情时,发现找什么样的工作和我的成绩并没有多少关系。除了学校和研究所,我在大学学到的东西和招聘启事上的内容毫无关联,难道上大学就是为了当老师或者搞科研吗?说好的名校毕业年薪10万呢,说好的全球五百强职业经理人呢?

    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与技术、高等光学、应用光学、光电子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电路与技术、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半导体物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电子设计自动化、工程制图,这些和课程诺基亚、宝洁、搜狐、新浪的关系是什么呢。

    很多人开始把精力投到课程之外:有人去做兼职,希望离商业社会更近一点;有人参加各种社团,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有人纵情于游戏中,逃避这因果不相符的现实;而我,在网络上四处寻找答案,人送外号“网瘾少年”。

    06

    1926年,物理学网红薛定谔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并不如薛定谔的猫有名),这个方程不仅统一了光的波粒二象性,也统一了一切微观粒子(电子和质子、中子)的波粒二象性。到此,经典物理的世界崩塌了,一个新的难以理解的世界建立了起来。在这个世界里,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就好像一个人既是男人,又是女人。

    07

    当大学课程讲到薛定谔的时候,我的学生生涯也崩塌了。以前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就能学习好的时代过去了,面对光的波粒二象性,我损耗再多的脑细胞也理解不了。至于其他的线性代数、模拟电路、激光理论等课程,我都是在模糊中学完的。我不知道这些知识是我智商的极限,还是我方法的极限,但我知道,我是不可能在科研的路上继续走下去了。

    后来的我对营销产生了兴趣,我无法理解世界的起源和世界的本质,但是人为什么会消费,为什么会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会觉得一个物品可以代表自己,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完美的解释,相关理论在在商业社会有着大量的应用。

    也许,一个人不具备探索宇宙的能力,但他依然可以去应用已知的知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08

    1927年,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提出了近一百年来最伟大的理论:不确定性原理。这个原理挑战了科学的禁忌:上帝是有可能存在的。粒子具有位置和动量两个属性,准确的观察其中1个,将会影响另外1个的数据,所以人们无法同时确定粒子的两个属性,也就是对于人们来说,粒子是不确定的。

    通俗的解释,就是观察者对观察对象产生了影响。比如,一匹白马,正常人看到的是白马,带着红色眼镜的人看到的是红马,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结果。也许我们能发现有些人是带了红色眼镜,但如果世界上有一半人是色盲,当我们去研究这匹马的时候,一半人说是白马,一半人说是灰吗,那么除了上帝,谁可以来判定真相呢。

    而对于光,是粒子,还是波,居然取决于我们怎么观察它。这就好像光在我们观察它的时候,会通过我们的观察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形态,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影响了物质,进一步说,就是上帝知道了我们的意识,所以改变了物质呈现的形态。

    (对于这个问题,物理学又提出了其他的解释,比如多宇宙理论:在更高的维度上,光是确定的,但是我们无法超越自己的纬度,于是在不同的低纬空间,看到了不同的光,也就是在我们的纬度上,存在着多个光,多个宇宙。)

    09

    工作后,我的世界相比学生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的因果论早已不存在,曾经的单一世界也湮灭了。

    工作中,不是你越努力就越有成绩。你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并不代表着工作会对你负责。你做好100件事情,然而可能第101件事情的失败,会掩盖你所有的付出。

    工作中,不是人缘越好就越受欢迎。人际关系有内有外,有上有下。你努力的处理好你能想到的所有人,然而一个关键人物的口碑就可能影响别人对你的判断。

    工作中,也不是能力和人脉都优秀的就一定会成功。你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最好的自己,然而当时代的大潮将你抛弃的时候,整个船上的人都无能为力。

    10

    冥冥中,是不是有上帝,物理学家已经不能给出准确的答复了。生活中,是不是存在运气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操纵自己的人生轨迹,因为在上帝的视角,可能一切早已注定。

    但是在这条注定的路上,在整个大学的迷茫生涯里,这些物理界的大师们打破了我原有的世界观,一条又一条难解的物理定律不断挑战着我的智商,一个又一个的假说在不断的逼近上帝的真相。

    在物理学的道路上,我选择了放弃;但是在生活的路上,大师们怀疑一切、突破一切的精神却一直在为我导航:纵然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得到答案,但我一直在努力。

    这,是大学给我最宝贵的一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大学,读什么-读《上帝掷骰子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jw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