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枢纽》最终篇——现代中国(一)

《枢纽》最终篇——现代中国(一)

作者: 罗秋秋啾啾啾啾啾 | 来源:发表于2018-07-14 23:29 被阅读26次

          两个多月没写文章,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学习的次数都有所下降,5月份重点抓考试,6月份专心致志的玩.... 临近毕业,偷懒也偷得理所当然,没完成年初定下的学习目标,所以活该用旧电脑在这码字咯。年纪大了愈发佛系了,被简书锁掉了两篇文章,也不知是涉黄了还是违反法律法规了,总之除了作者本人,任何人都看不到这两篇文章。提交个质疑申请,可以和管理员联系,要求放出文章,可我懒得做,万一它真涉黄呢?那我多尴尬?是不是?哈哈哈哈。

          比字典还厚的《枢纽》已经安安静静的躺在书橱,我想近十年我是不会再打开它了,本学渣从此不想再读这么学术的作品,好在有施展老师的音频陪伴,阅读的过程也不至于太狼狈。当然,收获是有的,对我而言,《枢纽》提供的全局观就像一轴3D立体画卷,把3000年的文明与精神秩序都一一呈现,草原与中原的狼烟四起,南洋商会与欧洲皇权的斗智斗勇,落寞的贵族与平民时代的崛起,400mm等降水量线的意义,横扫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和中原文化的内核儒家思想,凯恩斯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两极世界的担纲者等等等等,他们都配得上浓墨重彩的表达。

          恍恍惚惚走到全书的最终篇,想当初写第一篇《枢纽》笔记的时候,也是在同一个房间,趴同一张书桌,用同一盏台灯。时间过得太快了,几十万字从我眼下悄然溜走,他们像一个个音符,蹦跶蹦跶,留下一点点和弦给你慢慢品味。日子又何尝不是,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我早已丢失了许多,似乎又拥有了许多,一增一减,此消彼长,故禅说:一切都在呼吸间。

          现代中国的发展堪称奇迹,每年8%-12%的增速让世界瞩目,除因庞大的人口自发带来的超大规模性以外,政策的加持也必不可少。“世界工厂”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人力、资本、生产线、生产力、创新力、生产空间、上下游产业链等等均不可或缺。巧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拥有了全部优势。

          1.创新时代的到来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西方国家的经济正值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期,工人价格上涨,为了控制成本,大量企业选择将产品外包生产,总部则保留研发和销售等部门。外包出去的多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大量接收外包的国家必须有廉价的劳动力,有数量多规模大的工厂,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三点中国通通符合。要问几十年前的中国是怎么忽然间拥有了那么多有一定规模的工厂能承接国外的外包业务,这就不得不介绍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亮点——开发区。

          2.发展的土壤,中国特色——开发区

        早在90年代起,从沿海地区开始,中国就建设了一大批开发区。建设开发区的意义在哪?不是方便收税,不是方便展示政绩,而是为了弹性和效率。原本弹性和效率是一对有点儿矛盾的词,高效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线完整且最好一成不变,这样可以最快速完成生产。可太过专业和统一的企业便无法完成创新,如果上游企业对产品有改动,承包方将会变得被动,需要修改生产线才能完成生产,这就不够高效了。想要统一弹性与效率?开发区做到了,把大量的生产企业聚集,每个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非常高,高到只做一道工序。上游企业发下订单,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全部开动,任何修改和创新,开发区都有足够多的企业支持与支撑。这就完成了弹性与效率的统一,实现了“世界工厂”的空间配置。

          3.土地财政与开发区,分税制改革的又一收获

          说到了开发区对于经济发展的种种好处,人们不经有了疑问,开发区的建设难度不小,需要大片空白的土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为什么政府会首先建设出这么多开发区?你也许会想到政府可以拍卖土地使用权,用土地做担保进行融资,通过土地增加财政收入。可你一定想不到,地方政府拼命卖地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原因却是分税制改革,为了刺激地方经济发展,过去中央采取的政策叫做包干制,规定一定量的上交数额,剩余的财政收入由地方自行分配。这下彻底激发了地方经济的活力,在分税制改革前,中央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0%,如此低的比例不利于中央对发达地区的控制,也不利于中央拿钱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艰难的谈判下,分税制改革政策出台,一部分税种归国家,一部分归地方,失去了一部分税收来源的地方官员不得不另找资金渠道。分税制把营业税归为地方所有,而建筑类企业就是缴纳营业税,建筑业对土地有着大量需求,和土地增值相关的税收也都归地方,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各地土地财政都占地方财政的比重惊人,以及大量空白的开发区是如何建设出来的。

          历史如此神奇,又似巧合又似必然,当外包潮遇见开发区,当土地财政遇上分税制,全部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让中国经济在近几十年有了质的飞跃。我经常感概一群人的相遇是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巧合,前期的经历与思考和最后的选择与决定让我们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时间遇见彼此。可在这历史的长河里,相遇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必然,没有人会孤独的走完一生,人们总会遇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枢纽》最终篇——现代中国(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ke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