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正面管教》P45-84的内容,关乎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也是令家长特别头大的大事,比如:爱发脾气或好斗、爱哭、悲观、拒绝、操控等等负面的情绪,以及养宠物、触摸东西、穿衣方面的权利之争等生活中的事情。我一直觉得《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一本育儿宝典,是因为那些生活中的例子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对应的内容。我的好朋友说:“每一个故事,我都能够找到生活中与之对应的人。”我也有同样的感受。但此刻我并不想分享与人有关的故事,而是从文章体例中我读到的收获。
第二部分正面管教解决方案A-Z 的文章体例是:主题——简单的场景复现——理解你的孩子、你自己的情形——建议——预防问题的发生——孩子们能够学到的生活技能——养育要点——开阔思路。这样的一个体例就注定了这本书工具性的特点,但凡有相关的生活情景出现,我们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这也是其能成为“宝典”的原因之一。而我想讲的并不仅仅是其工具性的方面,而是这样一个文章体例给我的启示:问题解决的前提是理解。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才能够有与之相匹配的措施。由此可见,理解也是一种能力。
在《操纵》一文中,剖析了操纵行为发生的原因,更点出“操纵行为”是后天习得的行为,通过具体分析孩子及家长的情形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行为发生和存在的原因。事实上,在所有的人的交往行为中,出现矛盾或误解都是因为“不理解”导致的。但理解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也试图分享几个关于提高“理解”能力的小做法。
一、冷静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事后会对自己的行为或者想法产生惊讶的反应,“我那时候怎么会这么想,怎么会这么做!”我常跟身边的人说“冲动是魔鬼。”冲动其实是人受情绪支配的一种表现。当情绪凌驾于理智之上时,理解就不复存在,毕竟理解本身是理性占优势的行为。当事情发生时,想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是实现理解的第一步。可以转移注意力、可以做深呼吸等等,关于如何让自己冷静下来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也就不加赘述。
二、理智
当我们陷入事件的漩涡中时,往往会变成情绪闹,感性的情绪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深受其害”,可事实上有的时候我们是被“感受”蒙蔽了双眼。跳出情绪的控制,保持理智也是实现理解必不可少的条件。或许你会问,理智和冷静到底有什么区别,我已经冷静了,为什么还是实现不了理解。其原因是冷静只是帮助你克服了瞬时性的爆发性情绪,比如愤怒、崩溃等,而理性是帮助你消除爆发性情绪发生后的弥散性情绪,如内疚、后悔、自我否定等。分清楚这两者的区别,你也就可以往“理解”更进一步了。
三、角色扮演
我们说的理解,常常会先想到理解别人,站到对方的角度,把自己当成事件中于自己处于对立面的角色,尽可能去感受和察觉对方的心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你能够做到冷静、理智,我想这还是可以实现的。当理智脑上线时,将自己进行角色扮演,感受自己的处于对立面时自己真实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这能够让我们快速触及到“理解”。
四、尊重人的客观发展规律
很多时候我们所较真的事情,是在是没什么意义。本是这个年龄段会发生的情况,知晓后接受就可以了,没必要觉得是多大的事情。比如青春期的悸动,这本就是人生必经历的阶段。过于重视甚至打压往往会出现反向的作用。很多时候青春期的问题也是因为没有做到尊重而引起的各种矛盾。尊重也是理解的重要一环,只有尊重了,理解了,才能够由心地去寻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小结:“理解”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应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