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tái),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
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十行采集:
1.“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这恰是《德充符》的宗旨。
2.在中国哲学里,有一对重要的概念叫形与神。《德充符》这篇文章讨论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即“德”,并非通常理解的道德或德行,而是指一种心态和精神。
3.所谓的“忘形”,也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谓的“忘情”,也就是不存在宠辱、贵贱、好恶、是非,这种忘形与忘情的精神状态,就是庄子笔下的“德”。
4.“充”指充实,“符”指符合,可以理解为证验的意思,是说德充实,外物自来符合,而这些都是可以检验、可以证实的。
5.通晓无所依凭的道理,当然也就不随物变迁,而是听任事物的变化,只信守自己的宗本。
6.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运用自己的心智去追求自己的理念,是达到了忘情、忘形的境界。
7.人善于端正自己的品行,就是无言之教,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到别人,端正别人的品行。
8.人的心性不要像流水一样波涛起伏,要学那静止的水,静水流深,以止为静,借静观心。《道德经》第十五章有云:“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9.王骀已经看透了生死、荣辱与得失,他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只是牢牢把握着自己的宗本,这就是静心看待一切,以一种心如止水的姿态,惯看秋月春风,唯有心静、心净才能关照自己的生命。
10.王骀就是这样一个不随物化而以静照心的得道者,所以大家都喜欢跟随他,向他学习,与之登升到更高的境界。
一行精华:
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触动,反思,改变:
1.学习的道路上有两个注意事项:
•学习知识是为了实现思想的改变,所谓“以其知得其心”,要真正学进去,变成自己随时能用,能指导自己行动的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地堆砌知识。
•学习到一定程度以后,要特别注意不能自满骄傲,所谓“以其心得其常心”,要保持平常心和空杯心态。要知道学无止境。
2.遇事不要着急焦虑,越是紧急重大的事情,越需要冷静理性。要牢记“静之徐清”和“鉴于止水”的道理,“唯止能止众止”,情绪化地盲动只会让事情更复杂、更糟糕。
尤其是管理者,“幸能正生,以正众生”,沉着冷静地以身作则,这样的不言而教才能让团队的混乱平静下来,发挥其正常的作用和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