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故事,解百味人生。
欢迎收听猴爸陪你解红楼。
今天,是我们读《红楼梦》打卡的第22天。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的第九讲《回归本性,做回自己》。
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对生活中的你有所帮助。
文/猴爸(徐昊昕)
上一讲我们讲到:贾政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贾府的当家人,但现实中的他还是有很多无奈和心酸的。
这一讲我们来聊聊,做人为何要回归本性,做回自己。
书中曾讲到过这样一句话: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
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
纵再偶生于薄祚(zuo四声)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说简单点,就是生于在做官家庭的子女,将来你就有可能去搞政治。
生于读书人之家,将来就有可能成为文人。若你是生于寒门,将来就有可能还是寒门。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你所出生的家庭,对你将来的人生有很大影响,但是只要你肯付出更多努力,即使寒门也能出贵子。
因此,对于贾府这样世代为官的家庭来说。
贾宝玉在出生以前,就已经决定了他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虽说贾宝玉将来定是要走仕途之路的人,但他偏偏不是个愿接受命运安排的人。
因此我们说他是个能回归本性,做回自己之人。
宝玉的想法,一直都是与贾府所有人所期望的背道而驰,贾政让他背诵《四书》、《五经》这类考试做官的东西,可他怎么都背不下来。
背不下来四书五经我们就说宝玉不聪明?
当他读了一遍《西厢记》后,他却能把这本书倒背如流。
因此,我也只能说,宝玉不擅长做官一类的东西。
这也印证了书中的那句: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只不过我们没能发现罢了。
通过对宝玉的这段描述,我想作者也是在暗示大家。
每个人天生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才能,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受到家庭以及生活环境影响,我们的才能被埋没。
再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我们忘记了本性,活成了世俗喜欢的模样。
很多时候,人都是很矛盾的,尤其是面对本性这个话题。
每个人都想活成自己,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现实就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首先要生存,其次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后,我们才有可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或者能做回自己。
谈到这里,我们可以再回到小说中,借鉴一下贾宝玉是怎样做的。
贾宝玉虽然跟父亲的价值取向不同,但他还是选择回归本性,做回自己。
他一面顺从父亲,一面坚持自己所爱好的事情,成立诗社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作者这么写,其实也是在向我们证明,有些时候生存和梦想是可以兼顾的。
做自己是一件让自己心情愉悦的事,但为了生活,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戴上另外一层面具。
生活就是如此,有苦就有甜,有悲就有乐,有做自己的时候,就会有违背自己意愿的时候,关键看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光看事情有两面性,就连看人也都是有两面性的。
第二回的最后,冷子兴在跟贾雨村讨论人善恶的问题上,贾雨村的谈话,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
欲知详情,让我们期待明天最后一讲的内容。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下一次跟大家一起分享,第二回的第十讲《贾雨村论善恶》更多精彩内容期待您的关注。
猴爸陪你读书,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完——
我有一个宏伟的读书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