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和输出是行动的结果,行动又是力的结果,系统又要求力必须进行集中出力(聚焦同一方向)!
系统要想搭建好!又必须要求有输入和输出,输入增加且输出不减!只要有行动那么我们便是处在系统的边界上!只要集中力并提高出力频率,便可进/出系统(输入与输出)。这样系统便会搭建的更好。
所有的问题关键在于行动!如何才能让一次行动起到将近四次的作用!
有人说会说肯定是利用冥想,但这次还真的不是!
第一次是演绎
第二次实践
第三次是复盘
第四次看别人如何做!
在做事之前进行演绎一下,看看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发生何事?以及如何进行预防。
比如可以演绎一下出差的事情,看一下会如何?接着去现实中去做这件事!其次是做复盘,最后便是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以及为何这样做!这四步下来之后,我相信你不仅会比以前的自己做的更好而且也比别人做的更好,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想获得更好的回报,就必须要做到比别人更快的做到最好。
比如去武汉出差事件为例
明确12号上午做11点29的车(郑州——北京)
从家出发时间就是8点半左右。
天气:观看北京天气如何?需不需要天带伞?(查看几天的天气和温度变化)
列表清单:鞋子一双,裤子一条,妮子一件,电脑一个,书两本、目的地的地址,钱包并检查证件是否齐全、手机充电器,男性用品。
提前做:是否要提前订房间?
等全部弄好了,然后开始演绎整个过程,如坐车去武汉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如堵车,钱包没零钱,手机当时是否有电?,下车后要先找住的地方,没找到怎么半?等等
然后就是现实中的实践
第三是复盘,反思遇到了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并使下次同样问题不出现。
1,动机是什么?目标是什么?供解决问题的资源是什么?
2,目标是否完成?完成占目标的百分比?现在是否还在做?
3,陈述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事,用什么方法,背后原理是什么?,事件背后环境是什么?,人物的感受是什么?,内心活动是什么?,想要什么?结果怎样?,产生什么影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
4,分析原因
有什么计划了却没发生?
没计划什么却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结果?分析原因时要考虑一下是否是相关性的原因?如研究家用电器多的话,孩子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很显然电器不是造成学习结果好的原因,这是一个相关性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因果关系。最终研究表明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水平越高,孩子的成绩越好!因为可以给予孩子更好的学习空间,还有让孩子的视野更加的空阔,见识也多,这样对大脑的刺激也多。
第二是方向问题,如研究自尊更高的孩子学习成绩也更好,于是好多商业的公司就会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尊,进而来赚你的钱!但是研究表明是成绩好的自尊才会更高!所以不能把因果关系给搞反了,这样就得不偿失。
对于原因的分析还要注意一点便是选取的研究范围也会影响我们正确的分析问题。比如记得研究癌症发病率,选取对象是美国一个乡村,结果显示发病率很高,说推断是因为农村贫穷,使用了不安全的食物!后来发现是研究对象搞错了,因为农村的人数太少——基数太小,就会造成概率的不准确!因此分析原因时还要注意选取对象的范围和基数。
5、一件事做完后,我们还要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的?为的就是学习,观察别人的行为也是学习方法的一种。这样可以让我们少犯错误。另外一个原因是别人会给我们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思考问题视角。这样我们就可以拥有不同的方向看问题和不同的方向来解决问题。
比如通过观察别人来都不会把手伸进开水中,即使有也会烫的嗷嗷叫,因此我们便得出结论来,手是不能往开水中伸的!不用通过自己犯错便把知识学到了。当我们看别人如何处理问题时还会给我们另外一个思考视角,我们有时候会有“哦原来问题还可以这样解决”的恍然大悟。比如这样一个证明问题,一个和尚日出从山脚出发日落后到山顶,第二天从山顶日出时出发,日落前到山脚下,问如何证明这一上一下在山中的某一个地方相遇?
这个问题要是用数学是不好证明的,有人就想出了一个法子,就是让两个人同时在日出出发,一个在山脚出发,一个在山顶出发,这样两者总能在山中的某一点相遇。
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观看别人如何做不仅可以学习还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考视角。
如果每周未我们都能对几件事进行上述的演绎、实践、复盘和别人视角观察,那么我们以后处理事情便会显得得心应手。慢慢的也会进步,这便是一次行动顶上四次行动的秘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