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依然是人文社科是什么系列著作当中的一本,对于这一套丛书,个人在前面的一些导读当中已经多次提及,在这里就不多加以赘述,那么个人是想将这一套系列丛书,每一本书籍都做一番导读,但是比较可惜的是,这一系列丛书当中有一本在网上目前应该是绝版的,那就是时和兴先生的《政治学是什么?》不知道个人能否在一些图书馆的馆藏当中发现这本书,如果将来发现了这本书,那么再对这本书籍进行一番导读。
对于这本书心理学是什么?我想其实很多人对心理学其实是蛮感兴趣的,不同专业学科的都对这个心理学非常感兴趣,但问题就在于现在市面上所流行的那些所谓的心理学畅销书,在很大程度上就属于鸡汤一流,而且人们往往喜欢把这个鸡汤一类的思想内容当成是所谓心理学这一专业的专业内容,这我觉得是对心理学这一门专业的一个误解。
我自己在这之前也略微读过一些所谓的心理学的书籍,结果有一位朋友六问我,他说心理学到底是什么?能否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对于那个时候的我,当然无法这个自己随便给个定义,所以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关于心理学的东西,但是当时我没有去对比维基百科对心理学上的定义,所以直接就选用了百度百科这条定义,但是现在我检索了一下在维基百科上这个词条的含义,那么我发现这个维基百科的定义,个人更为认同一些。
在维基百科上对心理学下的定义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其内在心理历程,精神功能,外在行为的科学,尝试用科学的方式去阐释以及探索人的行为过程以及心理过程,可以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就是单纯的心理学理论研究,以及可能是涉及到哲学层面的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研究,其中跟这个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等相关。所谓应用心理学,就是把理论心理学当中所研究出来的相关理论和原则加以应用在管理学,教育学等等领域里面。
那么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对他的定义是什么呢?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所谓心理学,它是解释因与果的钥匙,是联系人与动物的基因链条,是接通自我与社会的桥梁,总之,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关于生活和社会的科学与技巧。那么实际上在这一段话当中,有几个非常需要注意的关键概念,因与果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基因链条,自我与社会,那么这几个关键概念实际上都是心理学要具体研究的内容。
另外,还需要着重提醒各位读者的是心理学科成为一门科学的正式的专业学科,是在1879年,在这一年,德国人冯特创立第一座心理实验室,出版著作,建立学说,教授学生,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专业独立科学的学科,而且重点在于是一门科学的学科。
那么接下来个人会采用要点分析法,对这本书每一章节当中个人提取的重要的思想要点进行一番简要分析,实际上在这之前我个人对于这样的书籍,会按照对方所设定的章节目录体系进行导读,但是后来越发觉得这个方面,自己可以根据自己提出的这些要点去概括这一部分的整体框架,所以说个人就并没有去按照对方所设定的章节目录体系进行导读。
本书的第一个思想要点,对心理学的六大偏见与误区。第一,认为心理学家能够知道你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想。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人的心理活动不只是包括前面所说的此时此地的所所想,而是在广泛意义上涵盖了人的知觉记忆,意志,思维,感觉等等,那么心理学家就是研究这些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发展的,受什么因素影响?它可能根据你外显的一些情绪以及行为表征进行一番推测,但是并不能像读心术一样,完全读懂你的内部心理活动。
第二大误区,心理咨询并不等同于心理学,心理咨询实际上是心理学或者说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他试图解决的是一些正常人的心灵困扰等等,更严重的,你得交给这个临床心理学家或者说精神病学家。第三大误区,心理学研究的是变态的人,这也是对心理学的一道误解,因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实际上是精神病学家的干活,心理学家研究的,大部分还是正常状态下的人。
第四大误区,心理学等同于催眠。实际上所谓的催眠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使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而已,而且大部分心理学家对这个方法不太愿意接受,他们更喜欢用的是实验和行为观测方法,也就是科学的方法。那么这个催眠的方法,实际上跟心理学的心理暗示很有关系,那是关于他的本质问题,还是没有得到一个解决,同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所谓的神秘主义就会经常借由这个路径进攻心理学科学领域,也就是说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会通过催眠来展现自己是所谓的科学心理学。
第五大误区,心理学等同于梦的解析,这个实际上也是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其实这个所谓梦的解析只是这个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所使用的一个工具技巧罢了。第六大误区心理学,纯粹忽悠人,不具备科学的论证。前面其实已经讲过了,这个心理学在他作为一个科学的专业学科的时候,他就是从他的这个实验控制,统计分析,结论提出等等整个一系列的研究过程,都遵循统一的科学的研究标准。
这本书的第2个思想要点就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个观察法,所谓的观察法就是观察或者记录个体或者团体的行为,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关系的方法。其中这个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这个在一个自然而然地情景当中去进行观察,所谓的控制观察法,就是一预设或者说这个设定一个规定的情景进行观察。
第二个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情境之下,实验者有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使之发生改变,然后观察因变量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受到的影响。比方说研究家庭经济状况对一个人受教育水平的影响。那么前者家庭状况就是自变量,后者受教育水平就是因变量。
在这里面可以分为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研究,它的设置,这个实验组和对照组这样的一种实验,那么还可以去一些学校或者工厂进行实地研究,也可以做一些自然实验,比方说有的人这个因为某些创伤,那么你可以对这个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不违反伦理道德。
第3种方法就是调查法,其中有这个问卷调查或者说访问法,那么在这个里面最重要的是这个抽样,就是你这个样本抽出来得具有代表性,这个其实涉及到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所谓的随机抽样等等这些。第4种方法就是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实际上就是对一个人个体或者说某个组织进行这种广泛的多角度的研究。
第3个思想要点,心理学的小历史。首先,心理学这个专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502年,在这一年,有一个叫马如利克的塞尔维亚人,首次用这个概念写了一篇文章,在之后的70年,有一个叫歌克的德国人以这个词出版了一本书叫做《人性的提高,这就是心理学》,这是首部用专业著作来使用这个专业概念的人。
其次, 就是第1个做这种心理学实验的是一个埃及的国王,他当时为了验证这个埃及是最古老的民族,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把两个刚出生的小孩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每天只送水送饭,但不许这些人跟这俩小孩交流,看他们发出的第1个音节是不是埃及语当中的第1个词。
第4个思想要点,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第一,将意识划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在这里简单解释一下,所谓的前意识,前意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些事情特定的记忆,它不会时刻出现,但是在某些情景之下,你突然会想起来,所谓的无意识,就是我们所谓的潜意识,就是正常情况下都不能变成意识,被我们一直压抑在心当中,我们却无从意识。
第二,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所谓的本我,其实就是理解为我们的本能欲望,遵循快乐法则,所谓的自我,其实就是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理性,遵循现实法则,所谓的超我,其实可以理解为我们的良心,遵循至善原则,那么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三个我和谐相处,那么这个人的人格才会良好的发展。
第三,探索无意识心理过程的一些技术,比方说这个自由联想和释梦。在这里简单解释一下,这个所谓的自由联想,就是你自己松散的躺在一个椅子上,然后闭上眼睛,随便想到了一个情景,一个词儿,一句话,或者随口说出了一个词儿,一句话,然后被这个精神分析学家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分析。
第四,他认为精神创伤是一个人心理冲突的原因,主张用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一个精神病人压抑到潜意识里面的那些精神冲突。第五,泛性论。这个所谓的泛性论,实际上就是把一切都原因归结为性,这个性实际上是广义的快感满足,这是他认为人一出生就有的一种驱动力,它称之为力比多。
第六,弗洛伊德将梦分为显梦和隐梦。所谓的显梦指的就是说我们一觉醒来能够回忆并且能够说出来的梦,但是这个梦是经过化妆的,因为背后有这个隐梦,就是隐藏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其次,他认为梦的工作方式有4种。第一种,凝缩。是指将几种隐含意思用一种象征表现出来,比方说梦见一个人,长着他老师的鼻子,他爸爸的胡子, 他爷爷的耳朵,那么这可能背后的象征就是权威。
第二种,转移,是指把某种情绪由原来的对象转移到其他可接受的代替物上,比方说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大门,而且又回来拿眼镜,但有可能不是拿眼睛,而是去见其中的某个美女。第三种,象征化。指用具体可见的东西代替抽象的思想。比方说你被一块大石头压着,那么有可能代表着你心里的屈服。第四种,润饰,指在醒来后,把梦中乱七八糟的材料条理化,以掩藏真相。
第七,自我防御机制。比方说投射,升华,合理化。所谓的投射,指的就是说明明自己嫉妒别人,但偏偏说别人嫉妒自个儿。所谓的升华,实际上是将自己的本能欲望冲动转化为一种社会能够接受的事情,比方说追求艺术事业,或者说追求商业上利润。所谓的合理化,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比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5个思想要点,荣格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第一,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这个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我们所谓真实的自我和带上面具的自我。第二,人格结构:意识(自我)、个人无意识(情结)和集体无意识(原型)。所谓的意识,这个就是我们能够觉察到的记忆情绪,思维等等,所谓的个体无意识,它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梦和幻想等。
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的内容是情结,情结往往具有情绪色彩,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无意识丛林,如恋父情结,对于这个情结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沉浸在某种行为当中深深不可自拔或者说理解为上瘾。所谓的集体无意识,指的就是我们先天传承的文化基因,比方说,中华传统文化塑造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就可能无意识就调用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思维方式。
在荣格看来,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所谓的原型跟本能差不多,是人格当中的一种根本推动力,它只要在类似的情景之下就会激活,使得人类的行为与祖先的行为类似,比方说1+1=2,又或者说这个神来之笔等,这些都属于原型的展现,并且这个荣格,根据不同的典型的情景激活,划分了不同的原型,比方说死亡原型,出生原型等。
第三,荣格认为人格原型有4种,第一种,人格面具,也就是说我们总想去讨好别人,按别人想的去活,而不是按自己真实想的去过。第二种,阴暗自我,也就是我们可能在日常心理活动当中出现的那些非常极端负面阴暗的一些东西。第三种,阿尼玛,指的是一个男性身上的女性特质,第四种,阿尼姆斯,指的是一个女性身上的男性特质。顺便补充一下,我们所谓的外向与内向,也是荣格最先所提出来的。
第四,人格的8大类型:思维外向型、思维内向型、情感外向型、情感内向型、感觉外向型、感觉内向型、直觉外向型和直觉内向型,首先,这个思维内向和外向型的共同点就是情感压抑,不同点就在于思维外向型的人,遵循社会规则理性,而思维内向型的人更善于独处,社会适应能力差。
其次,情感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共同点,就是思维压抑,而不同点就在于情感内向型的人对他人的情感情绪漠不关心或者说迷惑不解,而情感外向型的人,则能够跟别人能够拥有较为良好的共情能力。
再次,感觉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共同点在于直觉压抑,而不同点在于,感觉内向型的人,他更多的被情景所支配所规定,追寻艺术,但是不关心人类事业,只关心自己日常身边的事儿,而感觉外向型的人也是追求艺术,但是他是追寻外在的很多新鲜事物的刺激,甚至好吃。
最后,直觉内向型和直觉外向型的共同点是感觉受压抑,不同点在于直觉内向型的人,他的观点偏激新颖人,喜欢做白日梦,靠这些来指导自己生活,而直觉外向型的人,靠那些预感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不能长时间坚持某种观点,富有创造性。
我们再来看这二部分的第一个思想要点,关于阿德勒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第一,他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于寻求优越,而人之所以会寻求优越,就在于与生俱来的自卑感。第二,人一出生就得依赖父母的悉心照顾,这是对自卑感的证明。
第三,一个人在克服自卑感,寻求优越的过程当中,如果不尊重他人以及与社会合作,就会盲目自大,会误入歧途。第四,克服自卑感的主要表现就是补偿,这种补偿有两个基本路径,第1个基本路径就是发展机能不足的部分,比如强身健体,第2个基本路径,发展其他器官的机能来代为补偿,如失明的人,他的听觉。第五,出生次序对一个人人格的影响,在后来的研究当中发现并没有阿德勒设想的那么简单,也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
第2个思想要点,关于埃里克森的一些基本观点,比如自我同一性和人格发展的8个阶段,在这里请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人格发展的8个阶段,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当中,人格发展将历经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当中都会有一种对立冲突的观念,这种观念就是危机解决好这个危机就能够实现人格的良善发展,如果不能解决好,那就会导致人格的非正常发展,具体见下图。
第三个思想要点,就是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开辟出女性心理学的凯伦·霍尼,在她看来,男性和女性人格上的差异是社会环境所造成的。
第4个思想要点,华生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第一,在他看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一时情绪什么都不可靠,得研究外在的可观测的,可经过科学验证的行为。第二,他把行为以及影响行为的因素分为:刺激和反应。刺激指的是引起行为的内部与外部的变化,而反应指的是行为的基本构成成分,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比如你闻到炸鸡的香味儿,你会咽口水,后来他又补充了情境和动作的概念。
第三,他主张客观的研究方法,他所谓客观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呢?第一,观察法,观察法前面已然提及,在这里不加以赘述,第二,条件反射法,这个大家可以参考巴甫诺夫条件反射实验。第三,自我报告法,所谓的自我报告法,就是你自己说你自己的这种行为变化。第四,测验法就是不根据语言的一种行为测试。
第五个思想要点,斯金纳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第一,他认为人确实有思维和心灵,但是他觉得一个人的行为跟他的思维心灵没多大关系而是跟外在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他考虑的是外在环境条件和行为的函数关系。
第二,他将行为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反应,一类叫做操作。所谓反应就是某项刺激引起的某项行为,比方说一个女生看到一只老鼠大叫。所谓操作,是指个体作用于外部环境所产生的行为结果。比方说你去开车,你用筷子吃饭。第三,正强化与负强化,这个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奖惩措施。第四,他根据强化与时间的关系,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其中间歇强化,又可以分为间隔强化和比例强化,而这两个间隔强化和比例强化又可以分为固定的和变化的。
所谓连续强化,指的是有些行为每次出现都会得到强化,比方说,一打开灯灯就会亮,只要没出其他问题。这些结果都会不断的反向强化我们的行为。所谓间歇强化,指的是你得做出一个规定行为以上才能给予强化,而这样的行为,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比方说想当作家的人投稿很多次都失败,但还能坚持写作。
所谓固定间隔强化,比方说每天早上6:30起床跑步。所谓变化间隔强化,比方说每天七八点之间去散步。所谓固定比例强化,比方说你得获得多少学分,才能够毕业。所谓变化比例强化,行为次数只围绕着一个平均值进行波动变化,比方说赌博。这种想法最让人上瘾,因为预测不到结果,但是却能让你抱着很大的期待。
第五,行为矫正。在他看来,一个人行为主要还是跟这个外部环境条件关系有关,比方说,你想让一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这个转化为一个与他人和谐合作的一个孩子,那么就需要去积极的肯定关注赞赏他这方面的行为,而忽视掉或者抑制他那个攻击性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