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难言第三》试读(其三)
为了证明“君主不贤明所以不能采纳进言”与“不能采纳进言的君主一定不贤明”这两个命题之间不能画等号,韩非特别添加了一个反向的例证:
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上古时期有一位极其圣明的君主叫做成汤,有一名极其聪明的贤臣叫做伊尹。按理来说,以伊尹这样聪明的臣子,去向成汤这样圣明的君主进言,应该一见如故、毫不费力才对。可现实的情况如何呢?
伊尹向成汤进言了七十多次,都没有得到采纳;后来实在被逼得没办法了,不得不亲自拿起了炊具、做起了伙夫,靠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笨功夫,这才终于引起了成汤的注意、获得了展露才华的机会,并被成汤倚为左膀右臂。-4
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
由此可见,即便是让最聪明的臣子去向最圣明的君主进言,也未必立刻就能获得赞赏——伊尹劝说商汤就属于这种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让聪明的臣子去向昏聩的君主进言,一定无法得到采纳——文王劝说商纣就属于这种情况。
所以说,您可千万别误会,我绝对没有半点要诋毁您的意思。因为假如您就是那种昏聩透顶的君主,那么任凭我说破了天您也听不进去一个字,我自然也就不必白费这个力气了。如今我既然出现在这里,就表明我还对您寄予厚望,所以这天还是可以继续聊下去的。
短短的一句话,既巧妙地解开了可能造成的误解,又柔顺流畅地引出了周文王的例子,从而不着痕迹地将文章过渡到下一个篇章,可谓自然丝滑、浑然天成。
这一部分,韩非一口气连续祭出了22个典故,以排比例证的方式进行论证,显现出了一股惊涛拍岸的气势:
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翼侯炙,鬼侯腊,比干剖心,梅伯醢;
夷吾束缚,而曹羁奔陈,伯里子道乞,
傅说转鬻,孙子膑脚于魏,
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
公叔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
关龙逢斩,苌宏分胣,尹子阱于棘,
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田明辜射,
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
董安于死而陈于市,
宰予不免于田常,
范睢折胁于魏。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
文王向纣王进言未成反而遭到囚禁;-5
鄂侯规劝时言辞激烈而被活活烧死;-6
九侯只因女儿洁身自好被做成干肉;-7
王子比干以死相谏最终被剖胸挖心;-8
梅伯直言敢谏到头来却被剁为肉酱;-9
管仲聪慧过人难免在鲁国身陷囹圄;-10
曹羁三谏不从只得逃奔到陈国避难;-11
百里奚求仕未成曾在齐国沿途乞讨;-12
傅说贤达却几次被人当成奴隶转买;-13
孙膑诚心投魏却被庞涓削掉膝盖骨;-14
吴起被迫离开魏国前曾在岸门挥泪,-15
悲痛经营多年的西河终将归秦所有,
最终在楚国变法失败而被王族肢解;
公叔痤推荐杰出人才反遭惠王耻笑,-16
导致魏国与天下奇才商鞅失之交臂,
使其终究在秦国施行变法成就大业。
关龙逢向夏桀进言劝谏被囚禁诛杀,-17
苌弘忠心不二却落得裂腹剖肠下场;-18
尹文公深明大义却被投进大牢治罪,-19
司马子期中正和善却最终浮尸江面,-20
田明忠心反遭猜疑落了个碎尸结局;-21
宓子贱和西门豹都是与世无争之人,-22
可最终还是难以逃脱被人暗害结局;-23
董安于为存赵氏自尽并被陈尸街头;-24
宰予能言善辩结果死于田常的政变;-25
范睢满腹才华却在魏国被打断肋骨。-26
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闇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这十几(二十二)个人,都是仁义、贤能、忠诚、良善而且道术超群的典型人物,可一旦遇到了乖谬昏庸的君主,也难免身受屠戮而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