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绪说”
政治与学术是这个世界的两个主要方面,也是余先生所要阐述与描绘的, 11-12世纪期间的这样主要两个方面。
中国的儒学不同于世界任何一门学术,他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也是中华文化的最显著的特点,也就是儒学理想与观念与政治领域有密不可分、相互交融的关系,在这里,政治现实与文化理想之间怎样互相渗透、制约乃至冲突,儒家理想与观念落到政治领域产生了那些效应,正面的和负面的。这是一个绝妙的角度,文化在我们的生活、政治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怎样相互影响着,是近年来一直引人关注、引人讨论的问题,儒学更是热门,几乎成为救国人道德的法宝,然而他们的本质关系究竟如何,他们的发展影响究竟如何,我们去那里寻找答案,去历史长河中寻找,窥视,也许能寻得一点帮助,这也是读这本书的兴趣所在。当然还有余先生的博学宏知,对材料运用的从容自如,治学之严谨,思维之周密,高山仰止!
那么观察儒学与政治文化以至社会之间的实际关联与交互作用,为什么要选择宋代(11至12世纪)朱熹这一历史时期呢?基于以下两个理由:一是新儒学的出现与演变是两宋史上一大事,儒学思想不断推陈出新,并且通过政治实践将若干重要观念纳入法度与习惯;二是朱熹生前的基本身份是士大夫,这是儒学落脚于政治文化的重要桥梁和因缘。然而读完绪论,我以为还有第三个理由,宋代的士大夫在当时的权利结构中已占据重要的位置,他们隐然以政治主体自待,他们开始把建立政治秩序的重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唯其这样,这一时期的士大夫如何将儒学理想落脚于政治文化才值得观察、研究。
仁宗之世——儒学复兴,范仲淹式的以天下为己任
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时期,为与士大夫治天下
朱熹时期——后王安石时期
张栻:“嗟乎!秦汉以来,士贱君肆。正以在下者急于爵禄,而上之人持此以为真,是以骄天下之士,故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