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夏天,和好友芳一起,我们每周末都会骑上一小时自行车跑到县图书馆借书还书。在一进安静的院落里面,走过石板路,从树下穿行,最里头有一间不大的房间,就是图书馆了。每次借书,要先从繁复的索引盒里面找到对应的标签,交给管理员,然后等她把书找出来。书的最后一页,粘着一个小信封,里面一张卡片记录着,何年何月,何人曾借阅此书。拿到手的书籍,往往都有些年月,微微泛黄。满心欢喜地把看完的书换成新借阅的,我们再一起骑车回家。我至今仍然记得图书馆前面有一条小河,河边的小公路车少人稀,夏日炎热,但是河边林荫下很是清凉,我们骑着自行车,安静地御风而行。
另一个初中开始的好友星星,也很爱看书,我们都爱看武侠。书看完,意犹未尽,还会畅谈遐想,自己写故事。我当时用作业本写了一篇小说,班上几个女同学还兴致勃勃地传阅,其中一个还带回家给她姐姐也看了,之后还给我时上面多了很多标注和建议。看得出来各位认真。只可惜当年的写作梦半途搁浅,那本手稿也找不到了。
高中的时候,理科实验班学业紧张,学校图书馆也没什么闲书可看,只有周日下午放假的时候会找机会去书店看书。县城有两家大书店,我经常会去,分别是惠友和新华。惠友的书相对来说更新,但是管的严。我往往拿着爱看的书躲在一个角落里面,偷偷地看,防止被店员抓包。新华则友好多了,店内有两个楼梯联通一楼和二楼,楼梯两边总是坐着整整齐齐两列人。
此外,班上有不少富裕的同学喜欢买书,也和大家分享。我从班上一个男生手里借来三毛全集,一本一本看完,喜欢得紧,于是缩衣节食自己也买了一套回家。三毛又给我带来了写作的新幻想。一边流浪一边写风土人情,多么浪漫的事啊。我多么向往像她一样生活。
虽然没能念文学系或者专职写作,从大学开始竟然也真的开启了流浪之旅。除了国内各个地方,还有欧洲,东南亚,南美,北美,都陆陆续续地走了些地方,还特地跑到三毛在加利纳群岛的家打卡,在那个小村庄住了一个星期,体验和想象三毛曾经的生活。这大概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有可能是宇宙吸引力法则。
有点可惜的是,旅行中零零散散的日记遗失不少。很多回忆也许会慢慢消散。
我想一点一点拾起过去的回忆,也想珍惜当下的生活,记下点滴感动与感悟,还想有机会写下自己的小说或是长辈的故事。一切从简书这里开始吧。希望多年以后回顾今天,会庆幸自己开始了这一切。我宁愿承受尝试之后的失败,也不要后悔自己没有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