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适性,语文教学的一种可以追求的境界

闲适性,语文教学的一种可以追求的境界

作者: 宝应陈林 | 来源:发表于2021-10-14 21:39 被阅读0次

苏格拉底的“闲谈式”“教学”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它的好处就在于一种“不知不觉”“忽知忽觉”,与其对话的青年人虽然一直在动脑筋,但却没有一种被压迫感;虽然在努力地遣词造句,但却没有一种紧张感;虽然最后被驳倒了,但没有挫败感,相反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愉悦。我想,这就是“闲适”的一种体现吧。

“闲”,有“悠闲”“闲暇”的意思。人只有在悠闲中才能发生真正的思考,所谓“闲暇之中有哲学”就是这个道理。“闲”并不是今天所说的那种“闲散”“躺平”,而是一种“拘执”,是一种在心灵里的自由,一种有纪律的自由。“适”有“舒适”的意思,但我们可能更追求一种“适意”。

语文课堂,是用来学习语言的,或者学习言语的。言语是干嘛的呢?当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生命。我们内心里的想法,我们的感受,需要通过愉快的方式表达出来,是的,学习语言,其实是为了自由。君不见,我们很多时候并不会说话,心中有无限的情思,却无法表达出来,那是多么地不自由、不畅快啊!思想里有很多观点,却无法说清楚,那是多么的懊恼啊!其实,人的智力在多数情况下,相差并不大,相差的往往是语言。能自由表达的人,往往是那种“闲适”的人。

但是,要让孩子“闲适”地表达,我们就应有一种“闲适”的语文课堂。如何做到呢?一种“建构性”的语文教学或许可以做到。

什么叫“建构”?就是人以自己的知识背景主动同化、顺应书本中的知识。我们所做的课外阅读活动,其实都是自己在建构知识。读《亲爱的汉修先生》,假如孩子是单亲家庭,他可能会更加勇敢;假如孩子的作文很好,那么他会学到更多的作文知识……是的,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切都在闲暇中进行,而一切又都是在建构。每个孩子都在以自己的文化背景、自己的旧有知识、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那么,在教学《一颗豆荚里的五粒豌豆》时,孩子们可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来提出问题,所以不要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因为那是“他”的问题。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时,也不要轻易否定他的答案,因为那是“他”的答案。语文学习有相似的答案,但更多的应该是各不相同的答案。作为老师,需要积极回应孩子们,但当我们无法回应时,哪怕点个头,或者如果感到是好答案而无法回应,那就鼓个掌,那都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

我想,只有在那样“建构性”的课堂里,孩子们才能真正学到自由的表达,才能真正的自由表达,我想,那样的课堂,可以叫作“闲适性”语文课堂,或许,那是一种很好的境界。

相关文章

  • 闲适性,语文教学的一种可以追求的境界

    苏格拉底的“闲谈式”“教学”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它的好处就在于一种“不知不觉”“忽知忽觉”,与其对话的青年人虽然...

  • 语文课堂,需要追求一种闲适性

    “双减”政策的实施,带给语文课堂怎样的反思呢?我以为,在“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需要追求一种“闲适性”。 “闲适”...

  • 教学反思的内容4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 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属艺术,语文教学应追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

  • 《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摘记

    真水无香的诗意语文 在语文课堂上坚守守候,追求“诗意语文”的一种姿态、一种境界、一种品味。超越功利,不汲汲于事功的...

  • 名家观点丨黄厚江:课堂上要看得见学和教

    在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共生教学”是我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我提出语文本色教学的主张,主要是针对语文教学被严...

  • 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价

    近十多年来,语文教材、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语文教材繁、难、偏、旧、用纯工具性代替了人文性,片面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

  • 语文课,听取诵读声一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强调语文的工具性,重视语文教学的“根”,还是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关注语文教学的“魂”;无论...

  • 让音乐为语文插上翅膀

    音乐作为一种有声的诗歌,合理运用到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 我的语文教学主张

    1.语文教学的“民族立场” 2.追求简约而有深度的语文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阅读教学总得读,师生能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适性,语文教学的一种可以追求的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zu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