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用和老师闲话写诗22,
构思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最近他一直谈诗的创作,我们启廸是大的。文学创作是一辈子的亊,不能急于求成,出了几本书,几个卌子,我们祝贺你,你赚钱了沒?稿费不多,靠它养家糊口?可能不行?要把文章写得像管用和老师那样,像月滿山那样,那是要下功夫的。闲话写诗22 管用和/文
诗的艺术构思,一般说来,都是起于感性认识;构思的过程,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但也有例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即普希金说的灵感也是迅速地理解概念的情绪。要理解某种概念或生活的哲理,头脑就得处于理智的状态。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包括概念、 判断、 推理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能解决对现象的认识的问题, 理性认识才能解决对本质的认识的问题。
诗作者有了独特的感受,还须有有自己独到的见地,善于分析个人主观的印象,从中找到具有普遍意义客观的东西,用自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念。
昆明西山 览海处
本人曾经在云南的西山游览,西山有一处地方,可以看到滇池的全貌。这地方有一块石碑,碑上铭刻着“览海处”三字。立刻引起了我的疑问; 滇池也叫海吗?触动了我写诗的灵感。不由得思索起来,这名为“池”,名为“海”。大小的差别多么巨大。这称呼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太玄乎了。假如滇池是人,他会有什么感受呢?我进一步思索,其实,世上的一切事物,它的意义和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不由于一个称谓的大小来划分贵贱高低。于是产生了一个诗的构思,托滇池本身来表达我个人的观念。也就是要滇池回答我心中关于“池”与“海”称谓的疑问。实际上是我自己的感受,借滇池之语说出来:
滇 池
──登西山“览海处”,心生疑,滇池也叫海吗?
问滇池,回答一片浪声:
说我是海吗,
我又这么的小;
说我是池吗,
我有这么的大。
是大?是小?
任世人贬褒;
是小是大?
自有客观评价。
冠我以海之名,
我不感到伟大而得意忘形;
给我以池之称,
我不觉得卑微而忿忿不平。
啊!我是海,
有池的个性;
我是池,
有海的灵魂。
是伟大还是渺小,
何须计较评判的公正,
我就是我,
向世界献我一生。
月满山发表作品简介
约1979年 诗歌《老红媒》以笔名“孙彧”在《迎春诗会》上发表。贾平凹改稿,定题名。
1992年 小说《探亲》以名“孙宇平”在《促进报》上发表。
2005年3月10日至4月4日 小说《为你服务,为你寻找商机》以名“孙育平”在《华商报》上发表。
2006年12月 诗歌《春》《草地》《季节》《融》《女友》《老屋》《崭新》《暴雨前奏》《初听蝉鸣》《风采依然》以笔名“涯 子”入选《渭南当代诗歌选》
2007年2月 小说《爱的背影》以名“孙育平”在《读写指南》第一期上发表。
2007年4月 小说《城市逃亡者》以名“孙育平”在《读写指南》第二期上发表。
2007年4月 诗歌《霜》以笔名“涯子”在《西部词刊》第一期上发表。
2007年7月 诗歌《花儿红了》以笔名“涯子”在《西部词刊》第二期上发表。
2007年9月 诗歌《诞生》《六月火》以名“孙育平”在《西部词刊》第三期上发表。
2007年12月 诗歌《朝阳》《钓沉》以笔名“涯子”在《西部词刊》第四期上发表。
2009年3月 中篇小说《烟云》以名“孙育平”在《当代文学选萃》钻石号上发表。
2013年5月 诗歌《等待去年盛开的花》《年归》《冬是春的母亲》《流星是黑夜的眼泪》《寒冬的黎明的天空》以名“孙育
平”入选 《2012诗歌精品年鉴》。
2013年7月 诗歌《诗醉杏花林(外一首)》以笔名“月满山”入选《诗酒情缘》。
2014年4月 诗歌《迷路的风》以笔名“月满山”发表在《大众》第七期。
2014年6月 诗歌《黑井,是谁杀害了金钏儿》以实名“孙育平”发表在《红楼诗雨》。
2014年10月 诗歌《纸笔的血泪末日(组诗)》以笔名“月满山”发表在《大众》第九期。
2014年11月 诗歌《诗在秋天(组诗)》以笔名“月满山”发表在《华东诗刊》创刊号。
2015年5月 诗歌《静》《隧道》以笔名“月满山”发表在《峡江潮诗文2014年鉴》。
2016年9月 诗歌《最早的早晨(组诗)》以实名“孙育平”发表在《今日高东》。
2017年2月 词《千秋岁·浦东拾遗(外一首)》以笔名“月满山”发表在《高行报》。
2017年7月 以实名“孙育平”主编《当代作家》创刊号。
2017年8月 诗歌《化作春泥更护花》以笔名“月满山”发表在《巢·诗刊》2017年第一期。
2017年12月 诗歌《灵魂图》以实名“孙育平”发表在《华夏诗文》二零一七年第四期。
2018年1月整理(添加中)
中国文学凤凰网 作者简介
首席荣誉主席 管用和
荣誉主席 楊秀武,傅炯业
执行主席 元辰
主编 林子
社长 吴梓谷
编辑部主任 罗银湖
评委主任 胡兴武 荆戈
宣传评论 文绮 朴二雄
中国报刊编辑联盟 吴梓谷
《作家报》社文学影视艺术院
副秘书长郑惠英
当代作家杂 志月滿山
汉水文苑胡铁树
名人杂志 高士杰
华语作家网 鹏聪
中国诗歌 心静如水
江山文学 李淑慧
作者简介
吴梓谷,男,汉,1949年7月|日生,武汉市人,1984年军干转业,厂长,现退休。
中学时,发表戏曲《双送》,部队曾任编辑,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文艺作品等多篇,多次获奖。
现任湖北日报网,汉网版主,长江网版主,当代作家网版主、编辑,文学凤凰网社长,作协会员,凤凰诗社会员,中国诗歌网会员,,中国报刊编辑联盟会员,,在湖北日报网,长江网,汉网,江山文学等网,发表评论40篇,精华文章汇编70篇。
书两本,吴梓谷评论文集 《啊!煤油灯》,剧本《双送》,精华文章汇编《情寄航天城》。
文学写作宗旨:文学是我生命的源泉,潺潺溪水流入江海河湖……
电话:13419679003
地址:武汉市仁和路沙湖港湾b区10栋1单元202室
邮编:430070
邮箱:3130972065@qq.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