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人的科学之概念依赖于这样一个前提:它的对象即人是存在着的,因而具有一种人种所特有的人的本性。在这一点上,思想史呈现出它特有的冲突与矛盾。
权威主义思想家通常认为,人性是存在的;但他们认为,人性是固定不变的。他们用这种假定来证明他们的伦理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必要的、不可改变的,并是以这种固定不变的人性为基础的。然而,他们所认为的人性是他们的规范——和利益——的反映,而不是客观的探究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进步人士必然欢迎人类学和心理学所发现的事实。相比较而言,人类学和心理学似乎主张人性的无限可塑性。因为,可塑性意味着规范和制度——所设定的人性之因,而非人性之果——也是可塑的。他们反对一定的历史文化形态是固定不变之人性的表现这一错误的假定。但是,人性无限可塑理论的信奉者所坚持的立场也同样是靠不住的。首先,人性无限可塑的概念易导致与人性固定不变之概念一样令人不满意的结论。如果人具有无限可塑性,那么,不利于人类幸福的规范和制度确实会有机会把人永远塑造成适合与这些规范和制度的模型,而人不可能利用人性所固有的力量去改变这些模型。人将只是社会秩序的傀儡,而不是凭借他的内在特性,对不良的社会、文化形态之强大压力,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行动者,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如果人只是文化形态的复制品的话,那么,没有任何社会秩序能从人之幸福的角度给予批评和判断,因为那里没有“人”的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