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学论第五章第三节

作者: 高丘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07:50 被阅读2次

    第三节 中医不是玄学

    中医不是伪科学,也不能叫做复杂性科学。这就是说,既不能否认中医的科学属性,又不能把中医看作与西医内涵性质不同的另类形态的科学。

    中医和西医一样,都属于自然科学中的医药学,科学是西医也是中医的基本属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能认识到中医是科学的,然而这种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关于中医为什么是科学的,从理论上并不十分清楚。

    由于概念的模糊、观念的糊涂,使得力挺中医的个别业内人士,也和废除派一样认为中医与科学风马牛不相及,把两者看作各自独立的具体行业,互不相干的并列物或对立物。甚至把中医归类为“玄学”,而把科学看作束缚中医的裹脚布,这种观点显然是荒谬的。

    什么是“玄学”呢?“玄学”是魏晋时期盛行的一种哲学流派,他们崇尚老子的“贵无”思想,把老子“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论,上升为宇宙本体论。

    所谓玄,是把《老子》、《庄子》、《周易》并称为“三玄 ”,即用道家的世界观来解释“周易”的思想。

    它的意义在于用新的宇宙观,取代了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的神学思想体系,对已经思想僵化了的东汉后期儒家名教,及其形成的形式主义,用来沽名钓誉争权夺利的世风给了当头一棒,使得“三纲五常”的正统思想受到了巨大冲击。

    “玄学”于(曹魏)正始年间形成后,就以空前未有的强势发展起来,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潮。

    这一思潮一直延续了二百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正始玄学”的产生,是由何晏(何进的孙子、曹操养子)、王弼开创的。

    他们认为,具有具体规定性的东西说明不了多样性世界的统一性,只有无任何规定性的东西,才能成为万有世界统一性的基础,这个东西就是老子所称谓的“道”,也就是“无”(王弼说:“道者,无之称也”)。它是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哲学思想,也就是说,“万有”这个末,建立在“无”这个本体基础之上。

    这里的“万有”不仅指有形的物质,也包括非物质的无形的存在,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规则范式、民间习俗、道德意识、宗教信仰等。这样以来,道家是“本”,儒家是“末”,儒家名教是建立在道家自然基础之上的。

    第二阶段为“竹林玄学”,代表人物有,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王戎、阮咸七人,号称竹林七贤。他们把何晏、王弼的客观唯心论的“玄学 ”,发展为主观唯心论的“玄学”。

    “玄学”开始由原来的思辩走向直抒情怀,不再着力阐述它的宇宙本体论,而是从《庄子》那里汲取精神自由——“逍遥”的思想营养,注重于人生观的探讨。他们不再提及“道本儒末”的说教,而是把名教天命与道家自然对立起来,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针对社会时弊,清谈玄道,无情地贬毁儒家名教,“非汤武而薄周孔 ”,称礼法君子为“裤虱”,其行为放达不羁。

    第三阶段为“西晋玄学”,由西晋玄学家郭象所倡导。他批判了“竹林玄学”不与世俗合污,远离尘世,脱离实践的主观唯心论,以及“越名任心 ”来追求精神自由(逍遥)的人生观。创立了满足各自“性分”而获取精神自由的“足性逍遥”说,提出了“游外宏内”、“内圣外王 ”的儒道合一理论。

    在宇宙观方面,郭象否定“造物主”的存在,他高唱“崇有”,与“贵无”的“正始玄学”针锋相对。认为无形无象的“无”就是不存在,不会产生出有形有象的“万有”,反对老子的“有生于无”的客观唯心论。

    郭象的“玄学”虽然有唯物的倾向,然而却是形而上学的。在他看来,事物是“自生独化”的,“有”与“无”之间不能转化,“有”和“有”之间独立存在、自行发展变化,从而切断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由于郭象动摇了“玄学”以“无”为本的基础,使“玄学”开始走向异化,走向衰落。最后,“玄学”的“无”为佛教的“空”所利用。

    以上我们简述了“玄学 ”的发生、发展和走向衰落的过程。从“玄学”的内容来看,它无疑属于哲学。

    那么,为什么有人把自然科学的中医,归类为哲学范畴的“玄学”呢?这些人没能说清楚,人们也就无从知晓。不过,他们却给“玄学”下了一个新的定义,说什么“还没有被发现的科学叫做玄学”。看来他们的“玄学”与我国哲学史中的“玄学”不是一回事,是自个杜撰出来的另一个“玄学”。那么,这个另类“玄学”又是个什么货色呢?他们说的很明白,是“还没有被发现”的科学。

    请问,世界上有这样的科学吗?非也!大家知道,科学是发现,只有发现才会产生科学知识,那么,“还没有被发现”就不会有科学知识产生。可见,他们的“玄学”是一个前后矛盾、逻辑混乱的“玄学”。就像“会说话的哑巴”、“还没有出生的成年人”、“铜铁丝”等观念一样,实在荒唐可笑。

    原来,他们根本不知道科学是什么,在他们那里,科学等同于“存在”。例如,他们认为,经络就是“还没有被发现的科学”。经络是科学吗?任何一个中医先生都知道,经络应该是人体中的“存在”物,而不是人体中的科学。他们概念不清、张冠李戴,这种语无伦次的表述,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不过,仔细分析一下那几篇故弄玄虚的文章,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其中一丝端倪的,他们那个所谓的“玄学”,实质上指的是尚未被科学证实的东西。

    例如他们说:“中医得以成为一门玄学”,是由于“玄境中对人体结构的精微认知——经络……”。这里的“玄境”否定了人的实践,把对经络现象的归纳,看作了“致虚极”中的灵感,把由经络现象对经络系统的推理和猜想,看作了“精微认知”。

    由此看来,他们之所以把中医学叫做“玄学”,是将中医的生理病因假说,以及像“阴阳五行说”、“元气论”等哲学理论,当作了中医学的主体本质。

    诚然,这些非自然科学理论,在中医学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致成为中医学的特色。但是,这些非自然科学理论,绝不是中医学的主体,中医学的主体是她的医药科学知识。

    所以,那些把中医归类为“玄学”的论调,纯属无稽之谈。他们观念糊涂,又懒得理性思维,一味地固守感性的自我定式,对概念误解了,还不思其误,反而窃窃自喜,自以为对真理又有了新感悟。

    然而,一旦面对废除中医派的攻势,却无言以对,显得惊慌失措,不敢承认中医的科学属性。于是乎,找来一个“玄学”作为中医的归宿,真乃可悲可叹。

    总而言之,中医并非与科学风马牛不相及,相反,中医是自然科学中的医药学,医药科学知识是中医的主体本质。

    既不能因为中医学的一些生理病因处于假说阶段,它的方法论和科学发展特征与西医不同,就否定中医的科学属性;也不能因为中医学含有丰富的哲学内容,就把这些非自然科学理论当作中医的主体本质,从而将中医学从自然科学中剥离出去,归属于哲学范畴中的“玄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科学论第五章第三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tn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