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正在整理知乎的关注列表,一开始时,我并不知道等待我的竟是一项如此浩大的“工程”。
说起来,我使用知乎不过一年的时间,但“我的关注”那一栏数字却直逼四位数。列表中有各式各样有趣的问题,或爱抖机灵、或只写干货的用户,还有那些曾让我潸然泪下,心绪澎湃的回答。但越是整理,却越是令人细思极恐,其中的许多回答与用户,我竟是越看越陌生,没有一丝印象。仔细回忆我在知乎的阅读经历,有些答案严谨缜密,有些澎湃煽动,还有各种抖机灵,或许我还记得当时大彻大悟,心绪澎湃之感,但最后留存在我脑海之中的,也就仅剩这些虚无缥缈的感觉了。
这一年来,我阅遍无数答案,但大多时候,却只是从中见识到了一些现象和观点,对于答案本身的对错,观点、价值的判断却没有自己的思考,照单全收后,便自觉学富五车,颇有飘然自得之感。
知乎尚且如此,放大到整个互联网,其中又有多少经不起推敲的观点与文章。
在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的今天,我们能在互联网上浏览到的信息之多,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大家起床第一件事或许就是拿起手机,打开微博热搜,看看朋友圈,没事看看抖音上有趣的段视频,甚至是在上洗手间之时我们也会不自觉拿出手机,看看新闻。无法否认的是,我们每天都在接收着无数的信息,但扪心自问一下,其中有多少是我们并不需要的,无效的信息?有多少是看过就忘,对我们无用的信息?又有多少是给我们灌输了扭曲的思想与价值观的信息?
现在常常有人感叹:“我们获取的信息多了,但是我们阅读的信息在减少;我们存储的信息多了,但是我们消化的信息在减少;我们知道的信息多了,但是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和洞察的信息却在减少。”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
当我们越来越多的是利用互联网的去了解新闻时事,获取碎片化的信息时,会不会养成一种浅度阅读的习惯?而对于书籍,报纸等纸质媒介的载体中所蕴含的观点,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就不会这么偏重,使得深度阅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如今抖音,快手火遍大江南北,花俏有趣的短视频令人目不暇接,在这种视觉化的驱动模式下,我们的阅读会不会更趋向于娱乐化?
长时间的接受互联网上的的短资讯,短信息,会不会使得我们慢慢偏向于对信息的短时记忆,而缺少对信息的深度思考和关注?
《娱乐至死》中有一句话:“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如果我们只看我们愿意看到的,只听我们想要听的,就容易陷入了一种浅思或者快思的状态,就容易被舆论所操控。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宣扬的扭曲的价值和观点,不管不顾的汲取,最终就会变成网络中的“暴民”。
因此,在这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革命和信息爆炸时代中,我们要学会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资源,而不能一头扎进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去。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够理解、掌握和消化的信息,去寻找对于自己而言最重要的。
大众传媒的趋利性扩大了大众与真相的距离,想要准确辨别网络上的真假信息,这就需要我们有强大的知识理论体系来作为支撑,所谓“读书无用论”,是一个世纪大骗局,让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一辈子陷入蒙昧之中,何其残忍。或许,我们应当适度回归纸媒与书籍,让印刷本上附着的墨香带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深度阅读”中去,激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们在阅读到别人的观点和价值时,能够先静下来思考一番,再决定是否接收。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都能保持一种批判性的思维,能够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懂得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来不断优化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让它控制自己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