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欲望
佛教认为,六大烦恼分别是:“贪”“嗔”“痴”“慢”“疑”“见”。
首先是“贪”,就是一切都想据为己有的贪婪之心;所谓“嗔”,就是不管他人的感受,我行我素,稍不如意就发火动怒的浅薄之心;所谓“痴”,就是把变化无常的世界看作一成不变,当自己的幻想破灭时就发牢骚、鸣不平,对佛的智慧一窍不通的愚痴之心;所谓“慢”,就是傲慢不逊之心;所谓“疑”,就是对真理抱有的怀疑之心;所谓“见”,就是总从负面看待事物之心。
释迦牟尼所说的六大烦恼原本是人生存之必需,缺乏它们,人就不能维护自己的肉体。例如“疑”,就是多疑,疑心大。换言之就是“小心谨慎”。原始时代,缺乏尖牙利爪的人类为了在丛林中生存,需要警觉,需要小心从事,以防患于未然。这是极其重要的。还有,有食物时就要吃足,因为下次不知何时才能捕到猎物,运气不好就可能饿上十天半月。因此,不但要吃今天的份额,最好把明天的也一齐吞下。这就是所谓“贪”,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烦恼原本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智慧,为的是让具备肉体的人类能够维持生存。但在这烦恼之上,造物主又给了人类自由。因为是自由,就可以任意发挥,百分之百自作主张,“干什么都无需顾忌”,任凭本能和欲望驱使,胡作非为——人具备这样的可能性。
关于意识体与灵魂
如果用电脑打比方,我们就容易理解意识体是什么,电脑只靠硬件无法驱动,必须要有软件。对于人而言,肉体是硬件,只有意识体这个软件注入以后,人才会发挥人的功能。
人在今世,在活着的时候遭遇各种各样的试练,这些经验都储存在意识体内。当这个人死了之后,他的意识体就会“转生”到另一个人身上。
为什么转生?因为在今世塑造的人格还不够圆满,有必要在下一个来世继续磨炼。重复这样的循环,不断提升人格,慢慢接近神佛,心灵的纯美达到了如来的境界。提升到这么高的水准,就佛教的说法,不需要再轮回转生了。
可见,意识体这个东西,不是在今世这个“我”身上就终结了,它还会转移到下一个重新转生的自己身上。因此,提升自己的心性、品格和人格,不仅是对今世的自己负责,而且是对来世的一代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