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共同阅读、抱团写作促进工作室成员以及其他教师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写作能力,从而助力总结日常教学成果,发展研究能力。
2.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题研究将通过教学设计撰写、集体研讨、案例学习、磨课研课等提升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3.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并进行专项指导与相关能力培训,促使每一位教师成长为课题研究达人,从而提升教育教学学术水平。
4.尝试建立专家培训模式,引导每一位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努力给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平台与机会,通过任务式驱动成长,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5.加强信息技术学习,让每一位教师掌握视频剪辑、微课录制、文档整理、公号编辑、网络建设等各类信息通用技术,从而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将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予以推广,扩大影响力。
6.通过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打造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形成可复制的名师工作室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推动本地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发展,力争发展为更高级别的名师工作室。
(二)理论假设
1.阅读与写作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写作和评课议课梳理都需要文字功底,因此写作能力是一项基本的能力。通过阅读,输入教育教学新理念,让课堂常教常新;通过写作,促进思考并形成研究成果,教师专业成长才能达到更高的层次。
2.独行快,众行远。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增进教师之间的融合度,形成一种无形且有力的向上合力。最终促使教师无论在业务、技术还是精神上都追求进步,形成一种共同成长的氛围。
3.信息技术与网络利用可以改变一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是不少的,但在省内并不多,在本地更是没有见过。因此借助网络可以获取相关资讯,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把工作室建设的各项成果向外界推广,从而扩大影响,提升自我认可度,最终实现教师在共同体中共同快乐成长。
(三)基本内容
1.阅读是学习的基本方式,写作则是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通过课题研究,凝心聚力,增进教师自我认可,贯通阅读输入、写作输出的生命愉悦通道。
2.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课题组通过公开课、展示课、优秀课例研究、教学论文撰写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3.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与显著特征。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促进教师主持与参与市级、省级课题研究,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4.通过参加江西省一年一度的优秀资源展示活动、智慧作业应用以及赣教云与江教在线各项活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树立自信,提高自我认可度。
5.努力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让教师尝试培训讲座,进入本地专家库,并进一步成长为更高一级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致力于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6.指导数学老师借助“一颗研究”“教学月刊”“研师三人行”等平台,结合省市级课题“作业分层设计”与“量感的培养与发展”研究,发展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
7.借助“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名师网络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并影响到其他教师。
8.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尝试,培养教师创新精神,从而领略教师人生的另一种美——挑战新知为未来赋能。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凝集教师的力量,营造一个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具体是通过其他课题研究、日常教学研究、赣教云平台资源展示等各项活动有序组织,积极参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难点是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规范化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形成,如何组织高端的专业学习,以及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与业务指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