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读一所条件比较好的私立高中,周围同学多数家境富裕。考虑到孩子有可能产生的在消费方面的攀比,去上学之前,我就和女儿专门谈过一次。我说,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上这样的学校也就刚刚够,再比我们低一点的家庭就上不起了,所以估计我们家是学校里经济条件最差的水平,你的同学们家庭经济条件可能都比你好。
我们送你去这个学校是希望你能享受到尽量好的教育资源,已经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不可能再支持你去攀比其它消费。所以,你设想一下,如果有同学在学校里这方面攀比,你是否会感觉自卑,感觉不舒服,如果觉得难以接受,就不去这个学校了。虽然我觉得,如果有学生这样炫耀的让你感到不舒服的话,这不是你或你的父母有什么错,而是他或他的父母的错(他们的教育有问题)。你们都是学生,所有的消费都来自父母,钱多可能代表他的父母更有本事(但也不一定),却不能代表孩子的任何东西,没有什么可值得在学校里炫耀的。但还是要看你的感受和承受能力。
女儿考虑后认为没有问题。上学后感觉这方面情况还是不错的,虽然同学们家庭条件的确如我预期的大部分比我家条件好,甚至好得远超出我的想象,但是多数家庭显然不是我想象中的“暴发户”,而是有比较好的教育,孩子们在日常消费方面比较克制,也很少有孩子在这方面炫耀,对不同家庭的经济也会有所体谅,比如生日聚会同学们都会选择一些价格不贵的快餐厅大家AA制,生日送的礼物也都是有贵一些也有便宜但有趣或有心的,都很开心地接受。女儿也很懂事地在很多事情上主动提出替我们省钱,比如给同学买礼物都是她自己去淘宝上选的很便宜但很有特色的礼物,有些同学相约一起出去玩如果费用比较高她就坦然地告诉同学不去了,也很少主动要求我买什么东西。
尽管如此,在她读了一年多以后,我仍然感到了她的消费观所受到的影响。比如,说到衣服的价格,她有时会不以为然地说,这件不算贵啊,我同学一件体恤衫就好几千呢。女儿快过生日了,我问想要什么礼物。她说之前的钱包很旧了,送我一个新钱包吧。但是我想要一个**品牌的,我同学用的都是品牌的钱包,我看了这个品牌的样子我挺喜欢,价格相比也不是很贵,7、8百元,我同学那些钱包很多都是几千甚至上万的呢。再说钱包是可以用很长时间的,可能在她工作之前都不会再要我买钱包的。
女儿说的其实有一定道理,也不算过分,这次她似乎真的非常想要,几次提出来,拒绝了有些不忍,买一个不到1000元的钱包对我来讲也不是个困难的事。但我总觉得有什么不对的。仔细想想,让我觉得不对劲的不是买钱包,而是买钱包的原因。她的潜意识里,买这个钱包是为了让周围的人看到:“你看,我也和你们一样,在用这种品牌的钱包。”这种心理要么算是攀比,要么算是一种希望得到周围人认同的做法。
对于一个未满18岁的孩子来讲,在那样的环境里,有这样的想法也正常,很多成人也都是这样。但我非常不认同这种观点---用物质来得到别人的尊重或接受。我觉得靠物质可能会让一些人靠近你,但不会真正得到他们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在现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观点都有,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观点和原则,过于关注别人眼里的你,往往就会被别人带偏了,最后忘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最后决定狠狠心,肯定地告诉女儿,我不同意买什么“大牌”的钱包,之前的钱包旧了可以买一个,但不能超过200元。我的理由基于以下三个我的消费观:
1、你的快乐不要被物质所左右
不要告诉我,你之所以急切地想买什么东西,是因为你得不到就很难过,因为别人有而你没有就难过,这不是购买东西的充分理由,甚至,如果你的这种想法过于强烈,反而我更不会同意去买。
人活在世总是可能拥有某些东西,或者失去某些东西,你有某些东西,别人有另外一些东西,有人多些,有人少些,可是,拥有东西的多少并不与快乐和幸福成正比,拥有某件东西可只是快乐来源的一种。和亲人相处的快乐,成就感的快乐,运动的快乐,看到美景和有趣的人的快乐都是快乐。买一个高级玩具玩是一种快乐,自己拿一个废瓶子自己做出个有意思的东西也可以很快乐;住高级酒店是一种快乐,在野外住帐篷也是一种快乐。喜欢一样东西而想买来,想拥有,得到高兴,得不到而失落,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你的快乐多数来自于拥有某样东西,你的不快乐很多来自得不到某样东西,那你要警惕了,是否你的快乐的源泉过于狭窄,对物质的依赖性太高?是否你已经被物质所左右?
2、你的快乐不要被他人所左右
人的消费观体现了人的价值观。人在世上就是一个不断经历取舍的过程,就是所谓的“舍得”,你的价值和尊严往往就是体现在你能够自主地进行选择。如果你想买一件东西,你要问自己,我是因为什么才买的?是我那么喜欢它吗?特别需要它吗?还是为了别人才买?是我直接得到的快乐,还是间接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快乐?比如,买了一件衣服觉得很开心,细想是否是因为想象着穿着这个名牌的衣服走出门,别人羡慕的目光给我带来的快乐?
我认为更有价值的是直接的快乐。直接的快乐的意思是,我买一样东西是因为我喜欢,当我看到它、使用它时我感到快乐,这是直接的快乐。但是,如果你买一样东西,是因为大家都有,你希望通过自己也而获得别人的认同,或者大家没有,你希望通过你有而获得大家的羡慕,从而得到快乐,我觉得这是不合算的。因为你的快乐是要通过别人的反应来获得,你把自己的快乐来源建立于别人的感觉上。
我对于车没有兴趣,开车只是为了解决简单的上班出行。所以一辆海南马自达已经开了15年。在公司的车库里,我的车可能是最旧的那辆,经常旁边就是一辆挺漂亮挺豪华的车,我一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一次晚上在公司附近聚餐后,请代驾司机到公司的车库取车送我回家。司机说,您该换换车了吧,我经常给你们公司的人代驾,没见过您的这么旧的车呢。我听了一笑,我觉得车虽然年龄大了,但是因为开的里程并不多,而且保养得挺好,在安全性上没有问题,没有必要买就不买,我不会因为别人感觉我的车不好就导致自己不舒服,就需要买一辆新车。为什么要为别人的感觉买单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你太在意别人的感觉,而并非对这个东西的感觉。
这并非“节俭”或“吝啬”,而是说把钱花在哪里。十五年前,国人旅游还主要是参团看景点时,我们全家就开始出国自由行。去地中海邮轮体验每天一个国家却不用路途奔波的生活,去墨尔本的大洋路、加州一号公路开车体验沿途美景,去攀爬悉尼海港大桥,去黄石公园徒步---我们旅游的途中也曾经住在没水没电没厕所的小镇旅馆、帐篷,也曾经在雨中艰难地徒步,在牧民家吃着半生不熟的食物。有我想体验、好奇想看看的地方,只要我能承受,会毫不犹豫地花钱,但也不会认为只有花钱多的才会快乐、有意思。我不需要每次回来后告诉别人,让别人羡慕,我才会觉得值,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获得了感受上的回报。
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敢于坚持自己的消费观,不被别人影响。
3、有收入才能定义消费观
上面说的是我的消费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消费观和消费标准,也未必见得对错。比如说,你和我年龄、成长环境、价值观不同,我们的消费观自然也会不同。但是有一点,当你还没有自己的收入时(靠自己付出劳动获得的收入,压岁钱之类的属于赠予不算收入),你还在花我的钱的时候,还没有资格按照你自己的消费观去消费。
比如,你说你的同学用的都是上千元的钱包,你同学的家长们也都认可。所以你买一个7、8百元的不算贵。但是我认为一个钱包只是装点钱,实用就好,没必要买那么贵的。什么是贵?我觉得200元以上就是贵。你觉得我的标准本身定的太低、过时?你可以不认同,可以保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对不起,只要你还在花我的钱,就不得不按照我的标准来。直到有一天你有了自己的收入。你愿意几个月饿肚子去买一个上万元的钱包那是你自己的事,你随便自己怎么定你的标准。另外,我之前说过了,我不会因为别人怎么想就怎样,所以不要拿同学怎么说,同学的家长怎么说当作理由来劝说我。对我来讲,别人怎么说怎么想不是理由。
女儿接受了我的意见,没有再提钱包的事。我知道,女儿在那样的环境中做到坚持自己并不容易,但我知道,这是她未来成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