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始于模仿,终于独创

始于模仿,终于独创

作者: 匙屿 | 来源:发表于2023-08-17 22:03 被阅读0次

《红楼梦》中众人为大观园匾额提名时,“翼然”“ 泻玉”“沁芳”等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纵览全程,匾额取名的过程,何尝不是学习新事物过程的真实写照。斯以为学习之路,必先经历理解照搬理论,借鉴学习知识,最后融会贯通,自成一派的过程。

诚如叶圣陶所言:“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许多成功的创作都离不开前期的参考和借鉴。

对经验的移用铸就了自我的创新。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摇曳在历史长河中的无数诗歌向我们表明,移用之举,有可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王勃移用曹植诗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句,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佳句;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也是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曹操也曾用《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移用前人的诗句,能够借助前人已成之境,来诉说个人的情思,其情其思显得更为蕴藉深远。

对前人的模仿孕育了创新的枝芽。诚如宝玉“沁芳”一词的提出,正是对贾政“泻”字的引申和创造。郑板桥年轻时曾潜心临摹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其临摹的作品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受到世人的关注。但也正是在这基础上,他能够博采众长,用隶书参以行楷,独树一帜,创造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的“六分半书”——板桥体。模仿不是让我们在前人栽下的巨树下迷失自我、质疑自我,而是激励我们学会在迷雾中反思自己,寻找自我。

但模仿再好,没有创新,终会是未竟之志。诚如艾青所言:“没有变化,再好的歌也会叫人厌烦的。”从《醉翁亭记》确定“翼然”,结合实地情况又有了“泻玉”,到最后推陈出新敲定“沁芳”一词,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翻开历史的画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前期照搬苏联经验到模仿西方制度经验,发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步步的探索、一次次的改进,才有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富起来的飞跃。有移用和模仿为前提的创新,犹如站在巨人肩膀上,规避了错误风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走过了风雨,在历史风云中尽显英姿。我们应深刻理解:模仿你借鉴让我们披荆斩浪,看不到欧翔鱼游的天。而独立创新让我们独立自强、自成一派,奔向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经历借鉴与模仿,创新显得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

  •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

    叶圣陶说过:“艺术的事情大多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徐昂导演执导的内地首部戏剧电影《十二公民》就改编自戏剧影...

  • 晨读感悟:始于模仿终于超越

    陪伴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个体会神奇的过程,我家宝贝现在25个月了,每天都能体会到他语言能力的提升,从18、19个月左右...

  • 始于趣而终于欲 始于真而终于沉 始于求而终于囚 始于始而终于死

  • 【20190124】语言,始于模仿。

    这风,我已不畏惧 因为心, 已变炽热 梦想之火点燃了它。 ...

  • 《始于模仿,止于创造》

    《始于模仿,止于创造》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有一个天然的参照系——东洋。 抛开战争本身的残酷及对一个国家的深重灾...

  • 【文案案例】这篇除草剂经典文案,看到标题我就想……[22]

    文案学习,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可以靠阅读,而实践从哪里开始呢? 就好像写文章。作文始于模仿,模仿始于拆解,...

  • 【0820晨读感悟】

    绝大多数企业则要通过模仿致胜。企业创新始于模仿,个人成长同样可以从模仿开始。 模仿的三重境界:守、破、离。 模仿的...

  • 读书分享【怎样高效模仿牛人学到真本事】

    企业创新始于模仿,个人创新也是如此。 模仿的三个境界: 一,守,深度模仿,打牢基础。首先确定模仿谁,就像我开始做康...

  • 生命在于折腾

    “折腾”始于信任,“折腾”始于培养,“折腾”始于认可。 “折腾”终于意愿,“折腾”终于努力,“折腾”终于优秀。 而...

  • 让生活因“折腾”而与众不同

    “折腾”始于信任,“折腾”始于培养,“折腾”始于认可。 “折腾”终于意愿,“折腾”终于努力,“折腾”终于优秀。 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始于模仿,终于独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pr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