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从前公司辞职,和要好的几个同事吃饭告别,老于工说不掺和我们年轻人的活动了,就没有来。我也没在意,感觉大家都在北京,想见随时能见,不在乎这一次的聚会。
没想到刚离开前公司没多久我就怀孕了,也不方便再去找这些前同事玩。再后来生孩子、养孩子,到了女儿一岁的时候,终于有借口再和大家聚一聚,请大家吃饭,也给大家看看我女儿。给老于工打电话,他说最近身体不太好,就不过来了。我有点遗憾,但想着我总还是有机会去看他,仍然是没太在意。
就这样又过了段日子,一个前同事结婚,我去参加婚礼,见到了几乎所有的旧同事,可还是没有再见到老于工,只见到了老于工的儿子。
再后来,再知道老于工的消息时,就是他去世的消息。
总以为机会还多,时间还长,总以为还可以再见。就这样拖啊拖啊,拖成了我永远的遗憾,也是我永远的愧疚。
直到现在,我还会时时想起老于工,想起他曾经对我说的话,想起我还有很多话要告诉他。这一切,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4526/e5f93bf9b5cd6aeb.jpg)
她是我现在工作的这个公司的前同事,和我同年。
她是个很能干的人,也是个很要强的人,每天工作忙忙碌碌,却做得有条有理。后来她高龄怀孕、生子,几个月后再见到她,总觉得她精神状态不太好,时常脸色苍白,眉头微皱,还有很多次看见她趴在桌子上,很疲惫的样子。我们当时都以为这是高龄妈妈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的原因。
有一次我们两个一起去一个项目投标,投标结束我们一起走路去地铁。路上她问我,为什么她总是觉得头疼,那种一下一下砰砰砰的疼。我也想不出是什么原因,只是猜测说,是不是因为孩子太小,你太累了,又缺乏睡眠?
我建议她可以去看看中医,调理一下。她点点头,说她姐姐已经帮她约了个很有名的中医大夫,看看大夫怎么说吧。
然后我们就走到了地铁站,我向东,她向西。我们挥挥手,互相说,再见。
那是个周五,我们该在周一再见。
然而下一个周一,我并没有再见到她。以后,我也再没有见到她。
她被确诊为脑瘤,据说肿瘤的位置非常不好。
后来她做手术,医生说手术后三天内如果能醒过来,就没事了;如果醒不过来,就危险了。
三天后她没醒过来,大约又过了十天,她家人通知公司,说她走了。
我又想起那天在地铁口,她苍白的脸上带着微笑,向我挥手说再见的样子。再见,原来,是再也不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4526/b3f8ded1d17934fe.jpg)
今年春节前终于空出了时间,和老领导见了面。
在老领导面前,我大概还是那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他每次都问我吃什么,我还不能回答随便,每次都是他请我吃饭,每次分手的时候都要看着我上了出租车,然后往我手里塞一张百元钞票给我打车用——即便是现在,几乎都没什么人用现金了,他还是这样。
春节前见面的时候,他和我说,等3月份我过生日他再请我吃大餐。我说,好。
那次见面后的两三天,北京的形势就急转直下,因为疫情,很多的人都不能再见。
一下子,就到了夏天。
北京的情况缓和些了,学校仍然没有开学,老领导在家带着小孙子,脱身不得。他说,累啊,可是又走不开。
如今,立秋也过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4526/e490733ce16be3fe.jpg)
钱德勒说,每次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
人生过半,越来越害怕,每次告别,都可能再也不见。唯有珍惜相处时的每一刻时光,那么即使是再也不见,总还有回忆留在心里,把过去的一幕幕,把他/她的一言一笑,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气息,都刻在心里。
《寻梦环游记》里说,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遗忘。那么,只要我们能留住回忆,也许并不用害怕再也不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归处,我们都会有再见的那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