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一共,阅读需要8分钟。
最近在研究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下是我在阅读《社会性动物》这本书的笔记与思考。
今天分享的是,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从众心理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增强/减少从众心理。
一、社会心理学是什么
社会心理学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在书中的一个定义是:人们对他人的想法或者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即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比如之前日本地震后,社会上出现了抢盐的风潮。知乎上出现童谣群体性诈骗案,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受骗,哪些因素增强了我们被骗的几率?这些其实都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从众心理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心理是一个经常被研究的命题。也有许多著名的书籍。如《乌合之众》。那么从众心理的定义是什么呢?即一个人的行为/态度由于受到来自他人的/群体的、真实的/想象的压力而发生了改变。关键词是“他人的/群体的”,给我们带来“行为上的改变”。
(一)为什么会出现从众心理行为呢?
①大众的行为使我们认识到自己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我们改变了自己原来的行为。在人的心理中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当发现自己可能错误时,会修改原来的想法,以保持自己一直处于“正确”的状态。这里的正确是加上双引号的,因为这里的正确不是客观事实的正确,而是我们所自己内心所认为的正确。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引起我们行为往正确方向的前提是大众的群体性行为也是正确的,然而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在张小龙的专题分享《产品的思路》中,曾提到:“组织的平均智商是低于个体智商的,任何组织,公司是一个组织或者说大的政党是一个组织,个体的智商才是更高一些的,群体会拉平这个智商。”(来自)比如之前的罗一笑事件,一开始我们看见这条捐款链接会有点怀疑,想去考证它的真实性,但是当我们看见基本大家都在转发的时候,便会觉得大家都觉得没问题转发了,那么我还要怀疑干嘛?这时候怀疑的心理往往就消失了,转发捐款链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个体判断力就被群体的判断力拉低了。
②我们为了获得群体认可/避免被群体排斥,而选择从众,但实际在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你本来的行为是A,但大部分人是行为B,这时候,大部分人会开始犹豫,最后作出和大家一样的选择B,这有两个原因:①你真的错了,所以你决定行为B。②其实我内心还是坚持选择A,但为了不让自己是异类,你最后选择了B。还是举罗一笑的例子,当你发现大家都在转发时,也许内心依然保持疑问,但你不太可能发一条朋友圈去反驳,大部分怀疑的人选择了沉默这个行为。只有当罗一笑被人揭露真相时,才会跳出来喊道“我之前就有这个怀疑了!”“我早知道是假的!”。为什么我们会从沉默到出来质疑呢?其实就是我们的会被质疑、排斥的群体性压力消失了。
上面讲了我们从众的两个动机,那么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什么因素会增强/减弱我们从众的因素。
(二)什么因素会增强/减弱我们从众的因素?
①一致性原则:
即如果群体中出现了另一个人和作出一个和你一样选择的伙伴,那么群体给你的压力将会大大降低,你将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去坚持自己自己的选择,减少从众的几率。
举个我们身边很常见的例子:期末复习周,室友都去图书馆学习,那么只有我一个人在宿舍打机/煲剧,那么其实我是感觉到不舒服的,内心很不安,因为此时我们感受到了群体性的压力,但如果有另外一个室友也和我们一样在宿舍打机/煲剧,我们心理这种不舒服感觉便会减弱很多,由于有一个和你一样选择的室友,这时候,“大家都去自修室学习”给我带来的这种群体性压力已经大大减少。相信经历过大学生活的同学都深有体会吧。
①不同类型的施压群体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从众压力:
在罗一笑的例子中,如果是父辈在转发和你的同事/同龄朋友在转发,哪一个群体会让你更加相信这条链接呢?这就是接下来要讨论的,以下三种类型的人所作出的行为,会增加我们从众的因素:
第一类是 有威望的人
比如比起一个小学生,健身专家的意见,会使得我们更加被容易说服去健身。
第二类是 对我们重要的人
比如,比起一个路边的陌生人,我们会更加愿意去听从父母的话。
第三类是其成员与我们个体是类似的
比如,一个人来自清北的学长来讲述他进投行的历程,和一个来自我们自己本校的学长讲述他进投行的历程,我们更加倾向于听从并模仿我们本校学长的方法,因为他和我们更加类似。
(三)
同时根据第三点,作者提出了“引爆点”这个概念。
即能够引起一件事情被广泛传播的引爆点=恰当的场景+与我们相似的普通人+恰当的话题。
举个例子,老一辈的人常常会相信一些来自身边人口耳相传的治病偏方,并深信不疑。那么这个引爆点是什么呢?
偏方的流行=可能是茶余饭后闲聊的场景+相同年龄段的大妈大爷+一起谈论XX(谁家儿子)靠这个偏方治好了病。
那么老一辈的人比起听正规医院医生的建议,往往是更加相信并乐于传播出去
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宁可相信身边看似内涵的普通人的消息,而不去相信更加权威的机构发布的消息。
第三点 个体在群里的感受到的受欢迎程度会影响他是否更加容易从众
即一个人越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低,价值低,他会更容易从众。比如一个人他可能在犯错误后,越容易被说服,因为他此时感受到的自我价值是低的,那么他便更容易被说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