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张张地答辩,匆匆忙忙地办理各种手续,又参加各种聚餐告别活动,猛地抬头一看,又毕业了。然而在耳侧回荡起的这篇乐章,叫做终结。
从幼稚园到研究生,一路走来,虽然平凡却也不乏精彩。20年仿佛呼啸而过,握过真诚的手,也亲过人渣的嘴,而漫天黄沙过后,留下的却只是水面的平静。毕业一直是个神奇的事情,它能强制性地让一个人离开自己已经熟悉多年的生活圈子,去经历更多未曾做过的事情,也品尝其他人下的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同时期的“江湖”也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观。我小的时候,幼稚园里谁的新玩具最多,谁的零食最好吃,小朋友就最乐意跟谁玩耍;小学时候的奖状和小红花总能引来大家羡慕的眼光;而初中的青春期少年,又觉得那些躲在厕所里抽烟,时不时进行点儿校园暴力的家伙们很厉害;上了高中,能在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人会被老师家长们交口称赞;大学里,“牛逼”的定义就更广泛了:奖学金,社会交际,专业技能,游戏高手...;等考了研究生,评价体系里又加入了学术论文,竞赛获奖,找到好工作...;工作了,我们又开始为车子,房子,工资,户口,孩子展开新一轮的比拼。
不同阶段的生活可能有着不同的价值评价标准,它就像一把标尺一样时刻考量着我们所做的一切,而标尺上的刻度却通常是由我们身边的人所刻画的。但是如果刻度本身出现偏差,事情就会变得很尴尬了。英国诗人John Donne曾经写下著名的诗句: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
人类作为一种群体性动物,自身的价值感有赖于周围环境乃至社会的认可,只是程度强弱不一罢了。很多时候,我们不太在乎自身行为本身的意义,也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意愿,仅仅是为了追求获取周围他人的认同以便更好地融入某个圈子,从而变得短视起来。这一现象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为当时自以为是的行为感到羞愧,替所付出的努力而感到惋惜。这也是我为什么有时候会想穿越回17岁,给“幼稚”的自己两巴掌的原因。同时,我们往往又无法真的完全做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离开旧的圈子融入新的环境,无疑只是在客观上强行改变了价值标尺的刻度。
因此,无论是在横向的行业领域,还是纵向的人生旅途,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被当下自身所处环境和圈子的价值观所局限。关于如何能够有效避免短视,每个人都有适合于自身的方法和原则,不一而同。而我希望能从以下几点给诸位的思考带来启发。
一、更大的时间维度
在对事情进行评估或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尝试采用更大的时间维度将有助于我们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比如锻炼身体这件小事。假设我们身边的人都不太热爱运动,而我们每天花半个小时锻炼身体,三个月后也许并不一定能明显地看出有什么效果。但是如果从更大的时间维度来评估这件事,无论刮风下雨我们每天坚持参与体育运动,三年,三十年后我们又将会有什么收获?
二、尝试更多
对于自己所不了解的领域和行业,应该采取开放和学习的态度,而不应该把自己封闭于某个固定的领域。就像我们码农并不仅仅只会宅在屋里啪代码一样,还要能像史蒂芬库里那样投篮,像李宗盛那样弹吉他,梁欢那样恶毒。横向跨域的尝试和学习能够让我们经历更多的人和事情,无形中扩大了我们生活中的圈子,保持开放的眼光。
三、寻找合适自己的圈子
合适并不意味着舒适。合适自己的圈子能够有效帮助我们保持不断的进步,而不是让我们一直待在舒适的区域里。这个圈子应该是开放和积极的,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寻找和一点一点地构建。而构建这样的社交圈,意味着我们首先自己本身是一个对他人有用的,值得交往的人。在信息化时代,这样的圈子中的彼此甚至可能并不需要有真正的现实社交关系,每个人都更加注重自身的能力,尽量不去给他人带来麻烦,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够做到独善其身,而不是单向的依附。
以上也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也希望能给你带来新的思考吧。
题图:来自 虎扑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缘木之鱼”,这里分享了一只程序狗日常的阅读和思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分享和推荐给身边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