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财富自由教育@IT·互联网
理财的目标和动力:品质生活

理财的目标和动力:品质生活

作者: 被信任是一种幸福 | 来源:发表于2017-05-29 16:33 被阅读32次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xiaolai-xuexi;

    作者:李笑来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请自觉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什么叫高品质生活?这并不是个笼统的问题,但对很多人来说,并没有答案,也没有仔细思考过。

    对大多数人来说,高品质生活是别人现在的生活,是自己偶尔期待的生活,是回头看看自己并没有过的生活。

    高品质生活与金钱肯定有着一定的联系,可在自己并没有足够的钱的前提下,说、或认为,“金钱不一定带来高品质生活”,这种话或者想法就算道理正确也对自己的状态于事无补。自欺欺人不仅无补,甚至有害,因为尤其是对自己的大脑 —— 人要珍爱自己的大脑。

    追求高品质生活也是大多数人必须理财的重要原因,只有少数人能够在足够早的时段做到财务自由。

    可什么是财务自由呢?三十岁前后的时候,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读了很多理财方面的书,发现书里的答案并不能满足我的逻辑;于是最终自己下了个定义,是这样的:

    被动收入略高于支付足够高品质生活必需支出所需要的金额。

    在我看来,对成年人来说,

    高品质生活从停止自欺欺人开始。

    比如,上面已经提到过的那种观点,“金钱不一定带来高品质生活”,以及它的各式各样的变体:

    “有钱不一定幸福”;(但没钱更不容易幸福……)

    “那么拼有什么用?不还是得了乳腺癌?”(不拼的人也有很多得了乳腺癌……)

    “我很穷,但我有骨气!”(说得好像富人没有骨气似的……)

    之前提到过,学识令人坚毅,可人们常常自欺欺人地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而社会上也总是时不时流行一轮“读书无用论”,而且还各种变体随处可见。最近常见的一个变体是:

    如何打败勤奋的富二代?

    ……唉,说得好像富二代普遍不勤奋似的。

    读一点科学史就会知道,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大多都是家境富有、殷实的。比如发明万向接头的卡达诺,比如帕斯卡和费马,比如达尔文……

    达尔文家里不够富有,他怎么可能周游世界?连自己出生的小镇都离开不了,又如何观察到同类生物的不同形态?他的聪明固然重要,他的见识却必然需要经济基础支撑。

    不够富有的怎么办?想办法去当神职人员,有了俸禄之后继续求学,比如发明了复试记账法的帕西奥利,比如发现遗传原理的孟德尔。(这些人都是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的。)

    即便是今天,求知的成本依然相当高。全球范围内连年上涨的大学学费就是明证 —— 真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钱完成高等教育的,不是吗?

    正因为富有,他们的勤奋才更容易达成目标,或者反过来,当他们的勤奋没有直接、快速的回报之时,他们也更不容易着急 —— 显得更有耐心,时间久了,耐心就真的有了。

    事实上是致富失败的人更容易放弃勤奋,而持续勤奋的人最终不可能太穷。很努力依然很穷的人,其实是选择出了问题导致的,而不应该怪罪勤奋本身,翻译过来,“我太穷,因为我太勤奋”,这到哪里都说不过去吧?而对于选择失误这个原因,自欺欺人的说法是这样的:“唉,我们啊,太实在……”对他们来讲,也许只有这样说心里才舒服、踏实罢。

    停止自欺欺人之后,我们可以直面核心本质问题了:

    是否能拥有高品质生活与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这也恰恰是义务教育中缺失的一换,尤其在是中国 —— 就不花费篇幅探究原因了罢。所谓审美真的不只是在选美大赛中判断哪个姑娘最漂亮而已…… 审美实际上是一切生活选择的基础。

    什么是美?

    审美教育不够普及、就算有也常常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人们误以为美不美总是一种主观判断,可事实上,

    美一种客观存在。所谓的“主观”,实际上指的是对美的感受有多准确。

    达芬奇帕遇到西奥利之后,因为帕西奥利教会了他足够的数学知识,专门为帕西奥利的书《神圣比例论》画插图。在此之前,达芬奇其实一直是凭直觉创造美,但被教育之后,美的创作就有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 黄金分割率的应用。

    对美的认知是可以培养的。

    对美的认知,最基础的来自于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即便是小孩子,也有天然的一些审美意识:有些人的相貌是美的,有些风景是美的,有些音乐是美的,有些食物是美的,有些材料是美的……(请自我审视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跟大多数没有被刻意训练过的人一样,大部分时间里是忽略触觉审美的呢?)

    知乎有个帖子,《如何布置独居小房间能惬意地生活?》,差不多七万人的关注,两百五十多个回答,其中最受欢迎的回答迄今得到接近四万个赞。那些大获赞赏的答主都有共同的特征:有审美意识,有审美能力,有为自己创造美的意愿和动手能力 —— 这是长期培养之后习得的结果。

    (知乎答主王豖布置前后的对比照片。照片使用尚未获得授权)

    审美认知、审美能力,大多数情况下真的与金钱无关,因为

    更多更重要的审美体系,需要的不只是某一个器官的感受,而是系统思考能力。

    比如,除了美食、美景、美人之外,还有很多:

    有些语言文字很美

    有些科学证明很美

    进而还有更多抽象的美:

    简洁很美

    效率很美

    创新很美

    举个实例,也许能让你真实快速地体验一下,新颖会带来怎样的感受。不妨今天按照下列步骤给自己做一顿新颖的“蛋炒饭”:

    打两个鸡蛋;

    放一点葱花;

    撒一点咸盐;

    把剩饭放进去拌匀;

    在平底锅里放一点油;

    点火;

    油开之后把拌好的米饭鸡蛋糊倒进平底锅;

    细火,像煎葱花饼一样煎透,金黄;

    放到盘子里,用刀切成长条片;

    用手抓着吃……

    我每次讲给朋友听,他们回去试了一下之后必然会表示真实深刻地体会了一次“新颖带来满足感”……哪怕是这种微乎其微的创新都很美。当然下次你还可以继续创新,比如从还可以随便放点除了葱花之外别的什么你喜欢的食材…… 提高一点生活品质真的没多难。

    (我拍照技术太烂……大家做好之后不妨拍照发给我,我弄个合集算了……)

    而换个角度来看,教育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拥有更高级、知觉更丰富的器官。科学教育可以让一个人“打开眼睛”,看到不一样的却更真实的世界;音乐训练可以使我们分辨、创造更美的曲调……

    于是,长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会形成个体之间的审美能力的巨大差异。而最终,进而,

    审美意识会触及且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的方方面面。

    因为一切的价值观选择,最终都是“好坏”和“美丑”的判断和取舍。差异有多么巨大呢?一些人会认为达尔文的证明过程和方式美翻了,帅到没朋友……而另外一些人根本看不到这种美,直接体会到的是“你才是猴子变的呢!”的愤怒和屈辱。

    很少有人意识到、也好像没什么人讨论的是,

    审美意识的开化和审美能力的积累,自始至终都在影响人们的理财过程。

    有一些人认为外观的美更重要,另外一些人认为实用的美更重要 —— 这好像算不上什么严肃的差异,但不妨想象一下两种审美意识的差异会造成怎样的消费行为差异?而这种差异时时刻刻存在,时时刻刻造成选择不同,那是不是时时刻刻在影响理财的过程呢?

    所以,我的观察给我一个结论,金钱这个东西对于审美来说,是“后相关”的(这是我自己胡编滥造的一个词)。什么叫“后相关”呢?

    金钱本身通常对开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没什么作用(并非前相关);不过,在有了良好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能力之后,金钱可以发挥的作用很大——这就是金钱对审美的后相关作用。

    这篇文章其实在传递一个信息:高品质生活不一定要等到未来,也不一定要有钱才可以拥有。但未来因为现在开始理财成功的你,一定会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之前这个系列第一篇的文章标题是《越早开始越好的事情没几个:理财排在第一位》。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没多久就可能做了父母。自己觉醒晚,就希望孩子别重蹈覆辙。可是…… 可是,等一下,下面的建议很重要:

    千万不要胡乱“从小刻意灌输理财观念”(尤其大多数父母的观念还是错的……)。

    要从更本质的地方开始:

    开启小朋友的审美意识,刻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这很难的。真的很难,因为自己要先花很长时间耐心启动、学习、培养、纠正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财的目标和动力:品质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tl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