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Just do it
记忆的规律及记忆方法读书笔记一

记忆的规律及记忆方法读书笔记一

作者: 精神灿烂 | 来源:发表于2016-08-12 22:48 被阅读1285次

    《记忆的规律及记忆方法》读书笔记:

    大脑由1000亿以上的脑细胞组成,光是要完成最普通的基本活动,即保持起码的生命功能,1分钟就要进行10万至100万次的生化反应。记忆的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一是获取信息或编码,即学习材料。二是储存,即把材料储存在大脑中备用,三是提取,即在需要的时候找到相应的材料并提取出来。人的记忆能力,实际上是向大脑储存信息,以及进行反馈的能力。文件柜~录入~保存~提取。想不起来是因为材料没有以有序的方式储存在文件柜中。大脑能够储存的信息要比能够提取出来的信息多得多。提取效果的好坏是由记录方式和储存方式共同来决定的。改进记录和储存的方式将会提高信息提取的效率。记忆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是人的一种心理生理活动的本质特性。一切活力与创造力都离不开记忆这个源泉。我们能够学会的东西是几乎是无限的,但如果我们记不住,那么所有这些都是无用的。失去了记忆,人的行为就必然失去活力和创造力,甚至会失去许多属于本能的本领。我们可以运用记住的事实进行推理和判断,这也是记忆的价值。我们之所以能做出时间安排,把现在和过去联系起来,并对未来进行预测,主要基于我们记忆中储存的过去的经验,甚至连我们的自我观念也依赖于过去的记忆。第二节记忆的分类,一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分成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形象记忆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正常人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通常发展的比较好,在生活中起主要作用。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或对做过的错事的记忆等都属于情绪记忆。情绪记忆的印象有时比其他记忆的印象表现得更为持久、深刻,甚至终身不忘。

    逻辑记忆是以词语、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所保持的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定义、公式、法则等。例如,我们对心理学概念的记忆,对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物理定理的记忆等都属于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人类所特有的,具有高度理解性、逻辑性的记忆,对我们学习理性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动作、运动、做法或技能等为内容的记忆。我们对于这种记忆极少会忘记,因为它们都涉及到具体的行动。例如,对游泳、打球、开车的动作的记忆,对体操、舞蹈的动作的记忆等都属于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运动、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及熟练的基础,对形成各种熟练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运动记忆一旦形成,保持的时间往往很长久。关于这些动作的记忆,或许很久不用的话会生疏,但极少会遗忘的。

    二、根据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不同的系统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1.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它是以刺激物的形象、感觉后象等形式保存信息的。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在瞬时记忆中呈现的材料如果受到注意,就转入记忆系统的第二阶段——短时记忆;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则会很快消失。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些,但一般不超过1分钟。例如,我们从朋友那里听来一个电话号码,可以马上根据记忆来拨号,但是过后就记不起来了,这就是短时记忆。再如,我们听课时,边听边记下教师讲课的内容,也是靠短时记忆来完成的。据心理学家实验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组块,就是记忆的单位。究竟多大的范围和数量为一个组块,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它可以是一个或几个数字、一个或几个汉字、一个或几个英文字母,也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例如,将一系列的数字“90276843218596031”让一个被试者听一遍或读一遍之后立刻回忆,一般来说,他也许只能回忆起5~9个数字。但如果把这些数字分成9027、68432、1859、6031这样四个组块呈现给被试者,他就很容易使这17个数字保持在短时记忆中,使记忆内容的量扩大。组块化提供了一个超越短时记忆存贮空间度的一种手段。对短时记忆的材料适当加以组织,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记住更多的内容。例如,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以课文记忆效果最好。课文记忆正是把许多单词构成的无论是在时空结构还是在意义上都紧密相连的句子作为一个组块,使每个组块增大,相应地减少了组块量,提高了词汇量和记忆效果。相关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内容保持的时间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18秒后回忆的正确率就下降到10%左右,1分钟之内就会衰退或消失。短时记忆的内容若加以复述、运用或进行进一步加工,就可被输入长时记忆中。

    记忆规律笔记二:

    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及短时间内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是对短时记忆反复加工的结果,与短时记忆相比,它的保存时间可以从1分钟到多年以后,甚至终身不忘。短时记忆的内容经过复述可以转变为长时记忆,但是也有些长时记忆是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的。最近的研究表明,长时记忆的信息是以组织的状态被储存起来的,主要以意义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通过整理、归类、储存并提取。三个记忆系统是逐层递进的,每进一步就会对输入的信息加工一次。当外界刺激进入感官记忆后,一部分信息受到注意系统的加工,进入短时记忆,另一部分没有被注意到的信息就会迅速被遗忘了;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一部分经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另一部分也被遗忘。三、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划分,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记忆。它是有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的有意识性,而不在意信息识记过程的有意识性。外显记忆能随意地提取记忆信息,能对记忆的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描述。

    记忆规律笔记三:

    自由回忆、线索回忆以及再认等,都要求人们参照具体的情境将所记忆的内容有意识地、准确无误地提取出来,因而它们所涉及的只是被试者明确地意识到的,并能够直接提取的信息,用这类方法所测得的记忆即为外显记忆。2.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它是未意识其存在又无意识提取的记忆。它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的无意识性,而不管信息的识记过程是否有意识。换句话说,个体在内隐记忆时,没有意识到信息提取这个环节,也没有意识到所提取的信息内容是什么,而只是通过完成某项任务才能证实他保存有某种信息。正因为如此,对这类记忆进行测试研究时,不要求被试者有意识地去回忆所识记的内容,而是要求被试者去完成某项任务,被试者则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不觉地反映出他曾识记过的内容的保存状况。如果人们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受到了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或者说由于先前的学习而使完成这项任务更加容易了,就可以认为是内隐记忆起了作用。

    遗忘并不只起负面作用。如果你不遗忘,你的头脑就会被塞满,并且在回想一些需要的内容时无法选择有用的信息。因此,我们不希望不重要的信息使我们头脑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忘记不重要的信息,能帮助你记住重要的信息。也就是说,你必须忘记不重要的信息,记住重要的信息。众所周知,遗忘比记忆容易。如果你在录入、保存、提取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你都会忘记。当然,如果你想记住,这三个环节就都不能出错。由此看来,记住似乎只有一个机会,而遗忘却有三个机会。许多心理学家也提出几种理论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遗忘——

    第一,衰弱。这种解释认为记忆会在大脑中留下某种“痕迹”。这个痕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弱或消逝,如同一条草地上的小路,如果很久没人走,就会荆棘丛生。对于人们来说,造成遗忘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少使用学习过的知识。

    第二,曲解。曲解记忆力可能会受到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影响。如果我们对一些内容感兴趣,那么我们会想方设法记住这些内容,否则即使记住一些不感兴趣的内容,也会很快遗忘的。所以我们应该对记忆进行调整,使之符合我们的期望或者我们觉得应该有的样子。

    第三,抑制。这是由弗洛伊德在研究无意识理论时提出来的。依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我们可能会有意识地遗忘一些不满意或者不愿接受的内容。大脑把这类内容储存在无意识中,以便不必天天去接触它们。

    第四,干扰。干扰会对遗忘造成的影响,或许不如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影响大。实际上,许多遗忘可能是由其他事情的干扰而造成的。人们受到干扰而遗忘并不意味着人们的记忆容量有限,也不是新信息把旧信息挤出来了,而是事情的内容所造成的。此外,以前记住的信息也可能会对最近记住的内容造成干扰。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正向干扰”。之所以是“正向”的,主要是因为这种干扰的方向向前,过去记住的材料会抑制或者阻碍新材料的记忆。同样,你最近记住的内容也会对你回忆过去记住的内容产生干扰,这种现象被称作“逆向干扰”。因为干扰的方向是“向后”的。假定上周你在商务会议上遇见一些人,而在昨晚的聚会上遇见另一些人。过后,你可能会感觉到,当你回想上周商务会议上遇见的人的名字时,昨晚聚会上遇见的人的名字会干扰你。这种现象就是“逆向干扰”。第五,提示依赖。这个解释把遗忘归结于提取失败(与录入信息和储存信息无关)。这种解释认为:记忆力既不会衰弱,也不会受其他内容的干扰。相反,它只取决于你能否找到合适的提示来帮助你提取。因此,人们把这种提取失败称为“遗忘”。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提示,就能从记忆中随心所欲地提取出需要的内容。你忘记了只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合适的提示。你可能觉得自己忘记了,可是后来当你看见或者听到某些内容时,这些内容“提醒”了你的记忆,你突然又想起来了。

    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对遗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他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的记忆材料,然后用节省法计算出对记忆材料保持的量,包括遗忘的量,经过多次的实验与计算,得出了不同时间间隔所保持或遗忘的百分数。它可以很直观地让你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记忆材料逐渐遗忘的过程以及遗忘量的大小,这便是著名的艾滨浩斯记忆保持曲线,或称艾滨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向我们所展示的是:认知材料在记忆之后,马上会有一个迅速下降的过程(记忆后的短时间内)。而当时间间隔延长会逐渐变得平缓。因此我们可以理解,遗忘的其中一个规律就是:材料在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较多,记忆保持的分量也会迅速下降,而在经过长时间的间隔之后,遗忘发展的速度也就逐渐变慢。遗忘的速度会受到识记材料的性质、内容和范围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动作、技能的记忆遗忘比较慢(如体操、绘画)。并且,遗忘还有量与质之分。比如,一首唐诗,前面三句都背诵出来,最后一句却给忘了,这就是指材料的量的遗忘。又如我们在默写一个英语单词时,把其中的—个字母记错了,这便是质的遗忘,把本质的东西忘掉了。当然,并不是所有人的记忆都遵循上述模式。比如,我们会终生牢记那些在记忆中扎根的内容或者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内容。此外,学习材料的重点或者框架要比细节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长得多。

    《记忆的规律与记忆方法》读书笔记四: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在需要什么的时候,话到嘴边,即使拼命地想,可“就是想不起来了”。心理学将这种明明记得但在追忆中一时想不起、说不出的现象称为“舌尖现象”。“舌尖现象”的本质是我们在回忆的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遗忘。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主观体会,那就是记忆中的那个词明明就在那里,但是我们却不能把它完全说出来。有的时候你所想到的只是一些相似的事件或人物,比如在这种类型的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另一个演员。正是这种记忆“阻塞”了你真正想要提取的那个信息。而其他时候,却并没有什么东西明显阻碍记忆的提取,除了你的固执的拒绝思维。有关专家对于阻塞问题的研究表明,大约有一半的时候我们的记忆会在1分钟之后变得畅通,而其他时候我们则需要几天的时间来恢复记忆的畅通。也许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会对你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记忆阻塞现象出现的机率会增加。那些老年人在想名字方面自然会比年轻人遇到的困难更多。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大学生每周只会出现1~2次的“舌尖现象”,而老年人每周则会出现2~4次“舌尖现象”。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记忆活动包括编码、储存、检索和解码过程。在记忆的过程中,人体的大脑像电脑一样,会先将各种外界学习材料自动编成形码、声码和意码,然后,再将这三种码分别放到大脑组织中的不同的部位去储存。当我们需要回忆时,大脑便会将这三种码分别从不同的部位检索出,解码后再联结出原来的形象、名称和意义。当然,记忆过程中的任形码、声码、意码中某一种码无法检索出或者三者检索后无法联结,即使差一点点,也会形成“舌尖现象”。另外,在记忆编码的过程中,情景因素也会同时被编进和储存,因而人们在相同的情景中回忆检索会较顺利一些。而在陌生的环境中检索就会较困难,“舌尖现象”就会较容易发生。例如,戏剧演员在熟悉的舞台上表演时会得心应手,而在陌生的舞台上却很容易出现忘记台词的事情。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但就是写不出来;平时记住的知识点、公式,在考试时经常想不起来,而一出考场就恍然大悟,这都是“舌尖现象”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考试时情绪紧张,造成大脑两半球内一些部位的强烈兴奋,对回忆对象产生负诱导作用所引发的。它往往会妨碍我们的正常回忆,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遗憾和烦恼。但应注意的是,出现在学习和考试中的“舌尖现象”还常常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信心,所以必须加以克服。怎样来克服“舌尖现象”?有以下几种办法。一:冷静法。出现“舌尖现象”时不必惊慌。要善于运用放松训练的方法使自己恢复平静心态,因为只有消除紧张才谈得上解除抑制,比如深呼吸。二:放置法。放置法顾名思义就是先放一下,这在考试中最为常用,因为越是急于想起记忆中的一部分内容,就越难于想出,有时甚至还会影响对其他问题的思考。明智的做法是,当时停止回忆某些内容,绕开这个题先做其他题,同时留意与之相关的内容,我们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就获得了提示。或是过会儿再回头思考,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喜悦。以此应付“舌尖现象”,缓解由此带来的麻烦。三:提示法。在记忆提取发生困难时,努力寻找记忆内容的开始部分,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记忆内容的提取。四:联想法。我们所记忆的知识,并不是零散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常有内在的联系。一时熟悉的知识想不起来,如果利用相关的线索联想,往往能收到由此及彼的效果,从而激活大脑皮层暂时被抑制的区域。所谓联想,就是尽可能去寻找这种在头脑中存在的联系。如果考生在考前将一些关键内容做成复习卡片,将各知识点内容串联复习,在考试时联想就会对回忆起到很好的作用。五:再认法。有些学生在做填空或者问答中,遇到某个概念或人名一时回忆不起来,他们往往会采用直接追忆的方法:“它是什么。

    重新思考幸福

    消极情绪和消极人格特征都有很强的生物局限,如果医生用治标的方法,那么最多就是让患者达到他们天生抑郁、焦虑或愤怒的最低点。因此,鉴于人类疾病的高度遗传性,临床心理学需要发展一种心理学上的“应对”,帮助病人学会即便是在极为抑郁的时候也能运转良好。

    虽然林肯和丘吉尔有严重的抑郁症,但成就巨大,因为他们都会应对那些“黑狗”和自杀的念头(林肯在1841年1月差点儿自杀)。因此,心理学医生们需要告诉病人:“你看,事实就是不管我们的治疗多成功,你都经常会在醒来后感到抑郁,觉得人生毫无希望。你的任务不仅是要与这些感觉作斗争,还要像英雄那样,即便在你非常难过的时候,也要运转良好。”除痛苦不是全部,更要幸福如前所述,所有的药物和大多数心理疗法都只能治标,最好也就是65%的症状缓解。教患者如何应对,效果可以超过65%。更重要的是,积极心理干预可以突破65%障碍,推动心理疗法超越治标,实现治愈的可能性。现在使用的心理疗法和药物是半成熟的,它们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是完全成功的,能使病人摆脱痛苦、悲伤以及消极的症状,消除了人们生活中的不利条件。然而,消除生活中的不利条件与构建生活中的有利条件远远不是一码事。如果想要幸福和蓬勃发展,我们确实必须减少痛苦;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有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构建它们的技巧和练习,完全不同于减少痛苦的技巧和练习。假设我是一名玫瑰园园丁,花了很多时间清理灌木、锄草,杂草阻碍玫瑰的成长就是一种不利条件。然而,你如果想要玫瑰花,那么仅仅靠清理和锄草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用泥煤苔来改善土壤,给它浇水、施肥。你必须提供能使花木繁茂的有利条件。同样,作为治疗师,我会时不时地帮助病人祛除他们的愤怒、焦虑以及悲伤。我以为病人会从此幸福起来,但这从来没有实现过。病人会变得空虚,因为蓬勃发展的技巧——拥有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和积极的关系,超越了减轻痛苦的技巧。减轻痛苦和构建幸福。在我看来,治愈是集合了所有减少痛苦的武器,并加上了积极心理学。

    应当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具体技能:如何拥有更多积极情绪、更多投入、更多意义、更多成就、更好的人际关系。与那些减少痛苦的技能不同,这些技能会越做越顺。它们不仅能治疗抑郁症和焦虑,还有助于预防这些问题。比减轻病症更重要的是,这些技能就是蓬勃人生的含义所在,对每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色觉、串行与并行心理扫描、老鼠学习T形迷宫的数学模型、月亮错觉……这些都是在系中极受尊重的课题。在心理学的学术高塔中,研究现实世界是有些令人不齿的,院长们关于新学位的争论使这种鄙夷显露无遗。我研究心理学原本是为了减轻人类痛苦、提升人类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诞生剑桥大学的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哲学领域里最有魅力的人物,开创了两次重要的运动。他出生于维也纳,曾为奥地利英勇作战,结果成为意大利人的战俘。1919年,身为战俘的他完成了《逻辑哲学论》(Tractatrs Logico-Philosophicus),这本书由编着号的一系列警句组成,它导致了逻辑原子论和逻辑实证主义的形成。逻辑原子论认为,可将现实理解为一个终极事实的层次结构,而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重复和实证检验过的命题才有意义。20年后,他对于哲学的使命又有了新想法。他在《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中提出,这个使命不是分析现实的结构单元(逻辑原子论),而是分析人类玩的“语言游戏”。这吹响了普通语言哲学的号角,开始系统地分析普通人的言语。维特根斯坦两大运动的核心都是分析。哲学的任务是对现实和语言的基础进行严格而细致的分析。哲学关心的那些更宏大的问题——自由意志、上帝、道德、美,要在这个初步分析成功之后才能得到解决(如果能解决的话)。“凡是我们不能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这是《逻辑哲学论》中的著名总结。

    与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一样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魅力十足的老师。他在空旷的房间里踱步,吟诵着警句,追求道德纯洁,轻松驳回学生的问题,又自责于自己的表达不清,引来无数剑桥最聪明的学生们前去瞻仰。他的才华、惊人的美貌、磁铁般的魅力、非同寻常的性取向,再加上独特的身世(他放弃了一份庞大的家产),都极为诱人,让学生们纷纷爱上了他及他的思想(一旦学生爱上老师,就会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这是普遍现象)。这些学生在20世纪50年代分散到整个知识分子群中,在随后的40年中统治了英语国家的哲学界,并把这份迷恋又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b01f7cbc4dda:文字太多太挤了 如果可以稍微分下段 就更好了
        种果子:@Dragonziyu 所言极是

      本文标题:记忆的规律及记忆方法读书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ue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