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1036天
上次我买了本巴赫的自传,我老婆说看这书能看懂吗?看这书有什么用?
我说,自传有什么看不懂的。这么一个大音乐家的自传,看看,总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看《商业洞察力》,我老婆看到了又说,你的工作离商业太远了。然后,说我看的书跨度大,不专注。接着,感叹我这工作,可能觉得没什么前途。
我看的书,其实跨度并不算大,难道每天都看专业书才好?
有自己的定位,聚焦,这是没错的。但是,孔子也说过,君子不器。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工具。用查理·芒格的话说,就是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好,工作做好,那是应该的。
但是,也没必要自我设限啊!头脑中,还是要建立多种思维模型,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另外,其实我看的书,看似与工作上的不怎么相关,但是,如果不把自己当一个工具,而是当做一个人,当做一个创业者,那么,我看的书,都是很基础的书了。
生而为人,首先要把自己当做一个人来看待。
人需要知道什么?人需要什么?
这个时候,看一些杰出人物的传记,看看宗教、哲学相关的书,这对思考人生的意义,都是很有帮助的。
商业离我们真的远吗?
如果给自己设限,觉得现在自己是企业的一颗螺丝钉,以后就永远是一颗螺丝钉,那看起来,商业确实离我们很远。
因为,螺丝钉的特点,就是每天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就行。比如:流水线的工人,每天固定的动作,做好一个产品的某个环节就行。每天按时打卡上下班,要加班就加班,不加班就休息,每个月能收到一份工资就行了。至于其它的,这产品干啥用的?卖给谁的?一年能卖多少钱?这个行业还有哪些竞争对手?这些,统统都没必要管。
这是实实在在的打工思维。没什么不好,可以过得很踏实。
但是,时代变了,我觉得我们需要解放思想了。
以前的打工人,工作环境恶劣,打工人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做生意的启动成本也比较高,因此,脑子里没什么想法,这可以理解。
如今呢?打工人,很多都是知识分子,是有自己想法的,创业的成本也低,机会也很多,为什么还要自我设限呢?
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商业的底层逻辑,是有必要去研究的。
千万不要把学校里的那套思想带出去,总是觉得专业学得好,就多么厉害,而赚钱,就觉得俗。
踏踏实实搞研究,当然要搞。从国家层面来说,必要搞上去。
而商业化,更要努力走通,这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创造更大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