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二)

作者: 纷至沓来 | 来源:发表于2023-11-01 22:49 被阅读0次

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体虽然空虚无形,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深邃而博大啊,犹如万物的主宰。它不露锋芒,消解纷争,与日月齐光,与万物同尘。它是那样深不可测,仿佛是若存若亡。我不知它从何而来,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素侖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偏爱,将万物看成刍草、狗畜;圣人也无所偏爱,将百姓看成乌草、狗畜。天地之间,不正像一只大风箱吗?虽然空虚却没有穷尽,鼓动愈快风力也愈大。议论愈多离道愈远,不如长守道体虚静无为。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道"是那样神妙而永恒,它就是深妙莫测的母体。深妙莫测母体的生殖之门,它就是天地的本根。绵密不断呵川流不息,它的功用无穷无尽。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无私无为顺应自然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地生存。因此圣人将自己置于最后,结果反而能占先;将自身的生命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得以保全。这不正是由于他没有私心,反而成就了自身吗?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崇高的美德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与世无争,甘心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品德高尚的人立身处世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交友善于亲近仁爱,说话善于真诚守信,为政善于治理,做事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他们与世无争,因此没有过失。

相关文章

  • 老子(二)

    (二) 原文:三十輻共壹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

  • 老子的哲学

    老子的哲学(二)

  • 教育也应无为——《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七)

    今天读的是第九章——道家第二阶段:老子,冯老认为《老子》并非老子所作!我原以为老子作《老子》,但冯老认为老子...

  • 老子随想(二)

    在史记里,老子的介绍是很短的,他的生平与他人几乎没有交集。面对历史留下的半页传记一本书薄书,老子的身影模糊难辨。这...

  • 老子箴言(二)

    《道德经》大道篇: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25章 有物...

  • 老子出关(二)

    老子为什么要出关呢?我想从我们分析的他属于的那个历史时代背景可以看到,正是由于当时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失道...

  • 老子哲学(二)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躁胜寒, 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老子道德经》下同。 我们既然知道,依大自然的规律,没...

  • 你知道你的电话号码是旺运还是衰运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一"、"二"...

  • 整形现象解读:美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第二章。 这是《老子》第二章中最...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09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传说老子姓李,名聃,楚国人(河南省南部),与孔子同时,但比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bgidtx.html